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传国玉玺
,谁也猜不出来了。

    说到这里,董三爷很无奈的笑了笑,指着上面的印文说:“我不知道在这上面下了多少工夫,但是始终也没有琢磨透里面的玄机,这字面上的意思,无外乎是在说,‘我也有我的难处,不敢效仿他人,按天道行事’,但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好像根本没有说完,我都看了几十年了,也没看出这话有什么深意。倒是这印文,却让我有些意外。别的不说,就这枚玉玺几次的消失,几次的出现,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耐人寻味。”

    我和大牙一听这个,也比较感兴趣,就让董三爷详细说说看,我俩也当学习学习。

    董三爷呵呵一笑,说是权当故事听了,倒也是个乐子。据说当年元军攻破了南宋的首都临安,在宋元最后一次海上大决战中,宋军失利,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了。一个自称是开国功臣的曾孙的人拿着一枚玉印在街市上叫买,大元朝开过功臣伯颜命御史中丞崔彧买下了这块玉印,后来发现这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从此,这传国玉玺便成了元朝的国宝了。

    而明太祖朱元璋灭掉了元朝以后,元顺帝退居漠北,同时也带走了传国玉玺。朱元璋曾经派手下的大将徐达深入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古朝廷,希望能得到传国玉玺,但是明军最终还是空手而返。

    所以整个大明朝,二百多年,十六个皇帝,没有一个皇帝拥有过传国玉玺。据说退居漠北的元顺帝,有一次带着这玉玺去狩猎,结果把玉玺给弄丢了,到了最后连蒙古人也不知道玉玺的下落了。这下,传国玉玺再次流失了。

    一直到明朝末年,据说草原上有一个牧羊人在放羊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一只羊三天三夜不吃草,不停的用蹄子刨地。牧羊人好奇,就挖地三尺,竟然找到了失落多年的传国玉玺。于是,他把这玉玺献给了元朝皇室后裔博硕克图汗。

    后来这玉玺世代相传,到了林丹汗的手中。在皇太极扫平蒙古的时候,打败了林丹汗,林丹汗走死青海打草滩。在这场战役终,传国玉玺被多尔衮得到了,并献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于是第二年就登基称帝,把国号改成了大清,至此,传国玉玺归于满清。

    听到这里,我心里突然有些疑惑,多尔衮得到后怎么会献给皇太极了呢?这多尔衮不可能不知道这枚玉玺的意义,他怎么能这么轻易的就拱手让于旁人了呢?这事儿要是细想实在是让人有些生疑。

    董三爷说完这些后,苦笑了一下,告诉我们,他其实对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也并不太在意了,毕竟都是几百年的事情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怪就怪在这块羊皮纸是努尔哈赤亲手所写,印章也是他亲自加盖的,可是历史上明确的记载,从明代开始直到皇太极登位之间,在这段历史时期中,这枚传国玉玺可是一直都流落在民间呢。

    努尔哈赤那阵子,这玉玺应该还埋在地底下呢,真要是埋在地底下,那这印章不就是出了奇了吗?

    我和大牙这才恍然大悟,说来说去,终于说到正题上来了。想想也是,本来当时还深藏在地下的“传国玉玺”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了努尔哈赤的手上了呢?那历史上记载的那个草原牧羊人从地底下挖出来的那只“传国玉玺”又是从何而来呢?怎么竟然会出现两枚传国玉玺,肯定是有一个真,一个假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大清龙棺简介 >大清龙棺目录 > 第二十八章 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