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库尔冈”,也就是帐篷,看起来就像一座巨大的公墓,并不令人愉快,然而考古学家们却深深地挖掘了同样多的坟墓,里面的大量财富,如伊特鲁立亚的花瓶、衣冠冢里的宝石、古代的首饰,现在都装饰着刻赤寺院的围墙和博物馆的展厅。

    将近中午的时候,天边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方形塔楼,四角各有一座小塔楼:这是耸立在伊埃尼卡雷镇上的要塞。在南面,刻赤海湾的尽头呈现出俯瞰黑海海岸的奥布卢姆海角。然后出现了两端形成“里曼”即塔曼海湾的海峡。远方是亚洲海岸上的高加索的模糊轮廓。这条海峡显然像大海的一条支流,范·密泰恩了解他的朋友凯拉邦对大海的反感,所以神色异常惊讶地看着阿赫梅。

    阿赫梅示意他别作声。非常幸运的是叔叔还在睡觉根本没有看到黑海和亚速海的海水混合在这条水道里,它最狭窄的地方宽度也有五到六海里。

    “见鬼!”范·密泰思想道。

    确实令人遗憾的是凯拉邦大人没有晚生几百年!如果他现在来进行这次旅行的话,阿赫梅也就用不着这样担心了。

    因为这个海峡逐渐被沙淤塞,由于含贝壳的沙子的堆积,它最终成了一条水流湍急的狭窄的航道。如果说在150年以前彼得大帝的舰队还能越过它去包围亚速海的话,现在的商船却不得不等待南风把水推过来,到10至12尺深的时候才能通航。

    然而这是1882年,不是2000年,所以必须接受当时的水文地理条件。

    这时马车已经驶下通向伊埃尼卡雷的斜坡,使躲在深草丛里的大鸨惊得振翅乱飞。马车在镇上最大的旅馆门口停下,凯拉邦大人醒了过来。

    “我们到驿站了吗?”他问道。

    “对!到伊埃尼卡雷驿站了,”阿赫梅答了一句话。

    大家下车走进旅馆,让马车到驿站去了。马车应该从驿站驶向上船的码头,那里有一条渡船,专门运送步行、骑马和坐大车的旅客,甚至把从欧洲到亚洲或从亚洲到欧洲的沙漠商队渡过河去。

    伊埃尼卡雷镇上做着各种赚钱的生意:盐、鲟鱼子酱、油脂、羊毛,民民几乎全是希腊人,其中一部分人捕捞鲟鱼和大菱民水手们醉心于驾驶有两块三角帆的小船,沿着海峡和附近的海岸作短途的航行。伊埃尼卡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在1771年,俄罗斯把它从土耳其人手里夺去之后进行加固的原因。它是黑海的一个门户。黑海的安全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伊埃尼卡雷,另一个就是塔曼。

    休息了半个小时以后,凯拉邦大人示意同伴们出发,他们就朝著有渡船等着他们的码头走去。

    凯拉邦的目光起初东看西看,接着发出了一声惊呼。

    “您怎么了,叔叔?”阿赫梅很不自然地问道。

    “这是一条河吗,这个?”凯拉邦指着海峡说。

    “不错,是一条河!”阿赫梅答道,他觉得应该让叔叔蒙在鼓里。

    “一条河!……”布吕诺喊道。

    他主人的一个手势使他明白不该刨根问底。

    “不对!这是一条……”尼西布说。

    他没能说完。他正要对这里的水文地理加以形容的时候,他的同伴布吕诺用手肘猛撞一下打断了他的话。

    这时凯拉邦大人一直在注视着这条挡住去路的河流。

    “它很宽哪!”他说。

    “的确……非常宽……可能是涨了几次大水!”阿赫梅答道。

    “大水!……是雪融化后引起的!”范·密泰恩补充说,以便支持他年轻的朋友。

    “雪融化了……在九月里?”凯拉邦转向荷兰人问道。

    “也许是的……雪融化了……多年的积雪……高加索的积雪!”范·密泰恩回答着,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环游黑海历险记简介 >环游黑海历险记目录 > 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