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5章 大纵深理论
:“长官,有一种观点认为,淞沪会战第三个阶段,如果****不在淞沪沿海地带与日军纠缠,而是大踏步的后撤至吴福、嘉乍国防线,就能有效规避日军优势舰炮及舰载航空兵的火力,淞沪会战的结果或许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冷铁锋正要话时,门外忽然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的好!”

    学生们急扭头看时,只见徐锐已经大步走进了教室,又示意学生安坐。

    “的好。”徐锐向着黄守信投去一记赞赏的眼神,又道,“不过,你刚才所做的假设却又涉及到了另一种最前沿的军事理论,那就是由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刚创立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

    看到徐锐,冷铁锋自觉的让出了讲台。

    在备课时,冷铁锋曾经与徐锐反复切磋过军事理论,冷铁锋一贯不服人,但在军事理论上他却不得对徐锐甘拜下风,总之一句话,徐锐的军事理论功底远在他之上,他知道的徐锐几乎全都知道,徐锐知道的他却未必知道。

    比如闪电战理论,冷铁锋听都没听过。

    徐锐走到讲台上,接着刚才的话道:“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是跟大兵团正面作战理论相对立的一种理论,这两种理论的主张是截然不同的,一种主张正面决战,以尽可能的在正面战线上打垮敌人,一种则主张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机动作战,以尽可能的消耗敌人,疲惫敌人,最终围歼敌人。”

    “世界大战的结果表明,大兵团正面作战的效果难尽如人意,无论是协约国集团,还是同盟国集群,都无法从正面战线打垮敌人,但是大兵团大纵深作战是否就一定比大兵团正面作战效果好,暂时却还没有得到实战验证,但是我坚信,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一定会在未来战争当中大放异彩,我非常坚信这一点。”

    徐锐这话当然不是瞎,因为一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会全面爆,德军、苏军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践行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并且都取得辉煌的战果,德军凭借由大兵团大纵深理论演化而来的闪击战险些统一了欧洲,而苏联红军则凭借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

    然后再过十年,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将会出现一位战争奇才,站在德军和苏联红军的肩膀上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演绎到极致,在广阔的淮海大地上,以六十万准备低劣的解放军却围歼了八十万清一色美械装备的****!

    直到半个世纪之后,这一战例都还是西方各**事学院中的经典案例,每每都会被教官们拿出来进行深入剖析。

    这位战争奇才就是栗裕大将,栗裕对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最大贡献,那就是创造性的赋予了穿插集群另外一种定义,在栗裕之前,穿插集群只能由坦克集团或者摩托化步兵集群来担当,但是,栗裕却证明了,步兵也一样可以担当穿插集群!

    栗裕的贡献,降低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的门槛,更赋予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更加广阔的前景。

    正是凭借栗裕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实践,在三年后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每每以一个军、一个师甚至一个团疯狂向前穿插,以美军为的联合****往往兵败如山倒,成建制被围歼,尤其是南朝鲜军,经常整师整师被围歼。

    美军虽然没有营以上建制被围歼的战例,但那是因为他们有逆的后勤保障能力。

    徐锐很快收回思绪,又道:“大兵团正面作战理论不新鲜,留着冷教官给你们慢慢讲,今我就简单的跟你们讲讲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

    听徐锐要讲最前沿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二十多个学生便立刻翻开笔记本,二十多双灼热的眼睛也聚焦在徐锐身上。

    徐锐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刷的写下了“突击”“穿插”这四个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抗日之特战兵王简介 >抗日之特战兵王目录 > 第185章 大纵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