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夜光石值钱不?
鹏便背着包袱上楼去了。

    楼上果然有大户室,一看就是招待vip人士的。

    两人在座位上坐好,等着大掌柜来,这个大户室散发着兰花的香味。

    万士达看了一眼吴大鹏,然后声:“他们最好手里还有私货……”

    吴大鹏点点头,也声:“肯定有,沉住气……”

    按照计划,他们要先用夜光石试试水,这个东西,由于轻便,他们带得多了些。

    刘家珍宝店的大掌柜正是刘钱行首,他还是在为那个东山水晶镜发愁。

    虽然现在那贾丞相现在回到了家乡,一时间洪府尊也没有催促得太紧,但是听闻官家和太后亲自手书催促他回来,也是催得紧,因为前线上那京湖制置使吕文德回报,鞑靼现在又兵逼下沱了,所以官家和太后当然着急了……

    所以,贾丞相回归朝廷是一定的,只是看时机了,所以自己这个东山水晶镜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啊。

    这些事情,行首刘钱是从新闻上看到的。

    这个宋代确实有报纸,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又称邸抄、朝报、状报、除目;民间或私办报纸,除手抄外,还有印刷版,称为“报”,偶尔也称“新闻”。

    宋初时各州都要设进奏院,办公地点则在首都开封,相当于今的驻京办。

    全国50多个州,设置在开封的进奏院多达00个。

    太宗朝太平兴国六年,中央开始设立都进奏院,直属门下省,对各州进奏院、进奏官进行专门管理。进奏院职责之一,是将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类新闻,分类拟成条目,统一发行,“播告四方”,这就是邸报的由来和目的。

    都进奏院负责状报的采编、发行,成为史上最早的新闻管理和报刊发行机构。

    编发官报的目的,一是迅速传达中央政策、法规、文件,以便各地官员要亲自去贯彻落实,二是希望用邸报中那些活生生的升迁、降黜新闻,来规范约束勉励各地官员。

    官报发行周期相对稳定,有5日报,有旬报,有月报。

    一般由都进奏院将中央、地方各类信息汇总选编,上交枢密院审查大样,待审核通过才能发行。

    但有关军机、边情、灾异、兵变等重要消息,通常不准上报纸。

    报纸也不是公开发行,读者群比较窄,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有阅读权。

    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政府的新闻控制力减弱,民间报开始发行,至南宋时期则遍地开花。

    这时候,南宋的报算得上是英国《太阳报》的祖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假新闻、假圣旨、假奏章不时出现。

    有时候,那官方的邸报还没有出来时,那些坊间的大书商,往往还要抢先一步,把朝廷尚未发布或不宜于公开的政务动态、花边新闻刊发出来,内容囊括“省、院之漏汇,街市之剽享有,意见之撰造”。

    报的新闻记者大多兼职,统称为“探报”。

    这些狗仔队员,利用职务、地缘、亲缘关系,采用非正常手段,孜孜不倦探听各级内部消息,负责宫廷新闻的叫内探,负责中央机关的叫省探,负责各地衙门的叫衙探。

    问题的关键是,大宋朝廷对此竟然漠不关心,任由流言在报纸上满飞!

    宋子强当然在邸店里时就看到过了,他愤愤地:“大宋政府真是的,这公开造谣,也不好好管管!”

    吴大鹏:“人家管啥?因为人人都知道是假的,就是图个乐,挣点钱罢了。”

    当然,这个报纸是要收费的,一张要十文,不过有时低些,有时高些,和内容是否有刺激性有关,甚至还有盗版的……这可真是让人无语了。

    这个报纸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与南宋同行简介 >与南宋同行目录 > 第五十三章 夜光石值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