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乱战(四)
天下人心,置我大蜀于不义,却已无力。”赵普道。
“小普,你不仅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还是赵光义肚子里的蛔虫。”孟昶赞道。
“有理,有理。”王昭远也信服点头,“我大蜀是趁他伐汉而攻之,并无半点不义。”
孟昶不住点头,“我在想象赵光义此时的心情。”
蜀军半日夺下郢州的消息传到太原城外的宋军大营,赵光义的心情很纠结。为不影响军心,他对潘美道:“不可将消息传于军中。”
潘美立刻道是。
“吕大人,寇大人,你俩怎么看?”他又问新近提拔到身边的年轻谋士吕端和寇准。
寇准立刻应道:“襄阳城岂是几日所能攻破,只要迅速拿下太原,皇上回京调兵增援,蜀军自然会退。”
“臣曾研究过孟昶此人。”吕端道,“他行事以收拢人心为主。拿下太原后,若皇上以‘驱逐鞑虏’为名继续攻打幽云,臣猜测他怕召来天下人的非议,会主动退兵。”
赵光义点头道:“两位爱卿说得都有理,当务之急便是拿下太原。潘大人,连夜猛攻羊马城。”
潘美得令随即前去布置。
长舒口气,赵光义闭目沉思,思虑这两位谋士计策。你别说,吕端所说不无道理,或可一试。
太原西南羊马城在宋军的猛攻下摇摇欲坠,郭无为见大势已去,不想成为刘继元的炮灰,举起白旗降宋。
随后两日,又有数位后汉文武大臣主动出城降宋。
赵光义大喜,亲自写下诏书劝刘继元投降,并允诺“保其富贵”。随即下令停止攻城,给他思考的时间。
刘继元这时真后悔夺了这个皇位,慌忙与众臣商议对策。
还商议个啥啊。以马蜂为首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一策:降。
走投无路的刘继元只好拿着降表,从北出城,长跪求降。
赵光义是个说话算数的主,当即封他个彭城郡公,还有什么太师之类的光拿钱不做事的虚职。
宋军上下对太原的抵抗十分窝火,赵光义也遂了军心,下诏毁了太原坚城。这下可好,急着为死去弟兄报仇的宋军将士四处放火,痛快之极。大火燃烧了将近五日,太原庐舍几乎尽焚,死伤百姓难以计数。
问题出来了,是班师回京,还是攻打辽国。赵光义集众将与众谋士召开紧急会议。
各部各军在此次太原之战中皆都损失惨重,众将心意相同,赶紧回去补充。
无奈的赵光义只好下令郭进驻守边境,自己与大军班师回朝。
这档口,王赟天义军及罗晟水军皆到郢州。孟昶给了他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并未作具体部署。三人经商议后,决定分兵两路。周行逢、王逵率天义军一部东攻随州,他三人则率主力沿汉水北上直取襄阳。
罗晟的水军率先与襄阳水军交火。在战船强悍、武器先进的大蜀水军面前,襄阳水军不堪一击,很快便被击得粉碎。
襄阳和樊城隔汉江相望,王全斌主围襄阳,王赟主围樊城,罗晟则控制周围水域。襄阳大战正式打响。
焦继勋很着急,因为他与樊城守将王文宝传递消息都非常困难。
蜀军显然是想围困。王赟在樊城外指挥士兵们开始筑起堡垒,准备切断襄樊粮道。
我是攻还是不攻呢?王文宝犹豫不决。
趁敌军立足不稳,趁机攻打,应为上策。这个浅显的道理,王文宝自是懂得。可是,蜀军半日便可夺下郢州,号称“万人敌”的荆超群都战死,战斗力何其之强,让人恐怖。我王文宝手中这杆枪能强过荆超群的蟠蛇棍吗?
思来想去,王文宝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随你怎样,固守不出。待援军到后,再出城攻你,看你如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