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9章 变通之举
,那无疑就是尸位素餐。

    有嫉恨蔑视李云天的人,自然也有称赞钦佩他的人,李云天在太和殿的那番言论完全就是针砭时弊的肺腑之言,洪熙帝自从登基后勤于政务、恭俭爱民,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李清正的这番进谏实在是过于偏激。

    “各位大人,下官乃戴罪之身,先行告退。”来到大殿门口处,杨士奇正要开口安慰跪在门前的李清正,李清正站起身,面无血色地向杨士奇等人拱了一下手,随后又愤怒地瞪了李云天一眼,自顾自地离开了,很快就下了御阶,混杂在了殿前广场上纷乱出宫的官员中。

    虽然太和殿内的官员要依照等级的高低退朝,可广场上的官员就没有这个顾忌,直接转身出宫,近万人潮水般向宫门涌去。

    望着李清正的背影,杨士奇无奈地摇了摇头,恐怕李云天和李清正的这个梁子结大了。

    别看李云天为李清正说了不少好话,不仅免了李清正一死也救了李清正全家,可像李清正这种士大夫视名节尤过生命,岂会领李云天的“虚情假意”,恐怕只会记得李云天在大殿之上出言羞辱他。

    李云天在大殿之上与李清正激辩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城,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态度各异。

    《明新报》为此还特意做了一版专刊来刊登这件事情,不过它只是把事情的经过复述了一遍,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性的意见。

    反倒是时常来《明新报》投稿的那些人,用笔名在《明新报》上展开了一番论战,支持李云天的人认为李云天在大殿之上的言行是振聋发聩之举,对大明官员是一种警醒,而反对者则将李云天视为一个为名利不折手段的卑鄙小人,妄为庶吉士,没有丝毫士大夫的风骨。

    这两派人在报纸上唇枪舌剑地交锋,谁也无法辩倒对方,不过却引起了京城民众的关注,每一期报纸都被抢购一空,这种文人之间的大规模交锋在大明尚属首次,而且焦点还是大明堂堂的御史。

    尤为令人感到诧异的事,作为明新馆的东家,李云天竟然放任那些反对他的人在报纸上发文抨击他,着实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在李云天看来,理不辨不明,随着两派人士在报纸上的交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理解他的做法。

    李云天与李清正在大殿之上的激辩不仅在民间引发了热议,而且对洪熙帝也产生了莫大的触动。

    退朝后,洪熙帝并没有回乾清宫处理政务,而是去了皇后所住的坤宁宫。

    得知洪熙帝驾临,正在屋里与昭容谭氏聊天的张皇后连忙领着谭氏出门迎驾。

    谭氏是洪熙帝宠爱的妃嫔,既知书达理,又对张皇后恭敬有加,因此深得洪熙帝和张皇后的喜爱和信任,时常协助洪熙帝和张皇后处理事务,可谓是一名难得的贤内助。

    “将其放在烛火上烧掉。”让房间里的内侍和宫女都退下后,洪熙帝坐在软榻之上,将手中的手绢递给了谭氏,一边咳嗽着一边吩咐。

    谭氏接过手绢一看顿时呆住了,只见手绢上竟然有一大滩血迹,原来洪熙帝刚才在大殿之上竟然被李清正气得咳出血来,怪不得他一直攥在手里,没有给一旁的内侍。

    洪熙帝虽然继承了大统,坐拥大明江山,但面对朝堂上居功自傲、手握重兵的勋贵以及清高孤傲、尾大不掉的文臣集团时,还是觉得非常吃力,以至于现在内阁与五府六部形成了僵持之势。

    这看似是内阁与五府六部之间的争斗,其实是君权与臣权之间的一次激烈交锋,洪熙帝想要集权中央,而五府六部的堂官勋贵自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故而群起抗之。

    尤为重要的是,汉王朱高煦在乐安虎视眈眈,一直觊觎着朝堂上的龙椅,故而洪熙帝岂能让外界知道他身体不爽,到了咳出血来的地步,以免引发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执宰大明简介 >执宰大明目录 > 第209章 变通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