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01章 示敌以弱
等不堪之事,也无人敢向他禀明,否则不仅触了宣德帝的眉头,也得罪了朝中的那些勋贵,还是对洪武帝之大不敬。

    “据臣所知,京军处境尚好,虽有缺员但数量甚少,无伤大体。”李云天知道宣德帝的担忧,闻言不动声色地回答,“与地方卫所相比,京师的军士多以精壮为主,实力冠绝五军。”

    “各地卫所境况如此不堪,长此以往,我大明何以抵御外敌?”宣德帝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即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相信李云天此时不会危言耸听。

    “陛下,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现在天下安定,各地卫所生活安逸,导致弊端丛生,倘若朵颜三卫来袭,臣认为大宁都司不一定是其对手,恐怕会被其逼入关内。”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忧心忡忡地说道,“朵颜三卫一直想进入大宁卫,太宗皇帝在北征阿鲁台的时候曾给与其重创,可其仍贼心不死,若日后继续侵扰,我大明大宁都司堪忧。”

    朵颜三卫指的是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洪武二十二年,洪武帝在蒙古诸部聚集地设立了三卫,分别为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用以统帅蒙古诸部,令其“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是为大明的“属夷”。

    后来,由于朵颜卫迅速崛起,位居三卫之首,故而大明的官员和百官习惯将这三卫统称为朵颜三卫。

    由于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因此朵颜三卫也被称为兀良哈三卫。

    朵颜三卫原本为宁王朱权的部下,宁王的封地在大宁,与永乐帝一样骁勇善战,是洪武帝诸子中战功仅次于洪武帝之人。

    永乐帝靖难时,宁王拥有披甲八万,是为永乐帝的心头大患,永乐帝尤为忌惮其手下的朵颜三卫。

    为了免除北方的后顾之忧,永乐帝在靖难之前特意给朵颜三卫送去了重金,使得朵颜三卫反叛了宁王,投入了永乐帝的怀抱,成功击败了宁王的围剿。

    趁着宁王兵败,永乐帝胁迫宁王出兵靖难,并答应事成之后与其分天下治之。

    结果很明显,永乐帝登基后并没有实现自己对宁王的诺言,而是将其封地北迁到了南昌,尽夺其兵权,这一事件也间接导致了正德年间的“宁王之乱”。

    靖难时,永乐帝缺少骑兵,故而向朵颜三卫借来了三千精锐的骑兵,成为了靖难军一支重要的力量。

    永乐帝登基后,为了“酬谢”作战有功的朵颜三卫,决定将大宁卫封赏给他们,给他们封官加爵,并且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朵颜三卫诸部与明朝交易。

    不过,永乐帝后来并没有实现将大宁卫封赏给朵颜三卫的诺言,不允许朵颜三卫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

    朵颜三卫为了夺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于是联合了蒙古的鞑靼部的首领阿鲁台,联合侵扰大明。

    这使得永乐帝数次北征,重创朵颜三卫,但朵颜三卫并不甘心,继续与明朝缠斗,并且南下进入了滦河地区驻牧,是为大明北方一大隐患。

    大宁都司被京畿都督府分了一部分兵力和地盘后,现在的辖地在山海关以北地区,只有17个卫和1个守御千户所,额定兵员十万上下,实际有八万余人。

    虽然大宁都司的军队在人数上远超朵颜三卫,但是要真的与勇武强悍的朵颜三卫打起来,不一定能占到什么便宜,何况朵颜三卫背后还有鞑靼部的暗中支持。

    见李云天提及朵颜三卫,宣德帝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曾经随着永乐帝北征,自然见识过鞑靼部和朵颜三卫的凶悍,大宁都司虽然人多势众,可真的不一定能击败朵颜三卫。

    宣德帝清楚要想取消顿兵制之难无疑于上青天,他虽然身为天子,但也不能妄动洪武帝留下来的军制,这不仅触犯了朝中勋贵集团的利益,更是违反了洪武帝定下来的祖制,绝对会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执宰大明简介 >执宰大明目录 > 第301章 示敌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