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黑暗前夜
视官府如无物,甚至还向当地的几伙黑社会性质的暴力团发出挑战,并成功地将对方打出济东道。
济东王刘彭离,就这样混成了杀手团的大首脑。被他们杀害的无辜路人,有名有姓的,就超过一百多人。
被害者的家属,都知道这事是济东王干的,就络绎不绝入京呼冤。事情闹得太严重,终于捅到了汉武帝这里。
汉武帝皱眉:“看来,还得开个御前工作会议,讨论一下这件事情。”
会议开始,群臣小心翼翼地窥视着汉武帝的脸色——以前,群臣是不需要这样的,汉武帝虽然喜怒无常,杀戮无算。但终究还讲道理。可现在不行了,因为始终筹不足发动大规模战役的经费,汉武帝怒不可遏,发火杀人的概率陡然升高。最要命的是把腹诽罪写入律条,彻底改变了朝堂上的君臣关系。此前那种鸡飞狗跳的场景,再也不见了。现在的群臣,早晨上朝,能否有命回来,已经是把握不准的事儿。
所以,群臣说话前,先行窥视汉武帝的脸色态度。但是,年逾四旬的汉武帝,心智已经成熟,他的脸色从来都是无喜无悲,莫测高深。群臣摸不透汉武帝的态度,只能是按以前的惯例,建议杀掉济东王。
“为什么要杀掉他呢?”汉武帝问道。
“因为……”群臣嗫嚅,“济东王心性残暴,变态过度,性喜杀人,现在已经让他杀了一百多人了。如果不杀掉他,只恐无法服众。”
“朕,还需要服众吗?”汉武帝问道。
群臣不知如何回答,吓得齐齐趴伏在地,头也不敢抬。
汉武帝道:“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大力度,继续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水到渠成,在此一举,万不可不知轻重不辨缓急,丢了西瓜捡芝麻,有负朕对尔等的期望。”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道。
“至于济东王刘彭离,还是要批评教育嘛。”汉武帝温和地道,“要和风细雨,要言者谆谆,虽然他犯了点小错误,但本质还是好的。不能一棍子打死,生路总是要给他留一条的嘛。”
“将刘彭离贬至上庸,钦此。”
武帝起身离去,张汤慢慢爬起来,摸摸自己的脑壳。他感觉到,陛下的心思,越来越难以揣摩了。
天子疑心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41岁。
这一年,汉宫发生重大案件,多名重臣被杀,朝中几为一空。
引发了这起惊天大案的,是一个极小极小的小人物,名叫鲁谒居。
鲁谒居,是御史大夫张汤手下的工作人员,是死亡组的骨干。
张汤手下,有两套班子,两组工作人员。两组班子的职能性质,毫无区别。但一个组被称为活命组,另一个组则是死亡组。顾名思义,进入活命组审理的案子,铁定是无罪释放,哪怕他当面杀人,也是无罪。而由死亡组负责审理的案子,则必死无疑。
张汤审案时,先行与汉武帝沟通,观察武帝的心思。如果汉武帝希望当事人不要有事,张汤就将此人送入活命组。如果汉武帝厌憎当事人,张汤就将其送入死亡组。所以张汤负责刑案多年,始终是深得武帝欢心。
而鲁谒居,就是张汤手下死亡组的重要干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当事人的犯罪证据,其方法是他先行去当事人家里拜访,并当着当事人的面斥骂朝政,如果当事人随声附和,罪证就落实了。如果当事人不置可否,就如同大司农颜异,那也没关系,一条腹诽之罪,同样也结果了你。
除了替汉武帝清除对手,张汤自己也有仇家。比如说御史中丞李文,就让张汤恨得咬牙切齿。
李文,河东郡人氏,他和张汤结有小怨,从此耿耿于怀。他每天不停地搜集张汤判案文书,一字一句地研究,想找出对张汤不利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