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熹平石经
可为狡兔之窟。”你们就再舍了我这个鸡蛋吧,只要别的鸡蛋还好好地放在篮里就行。

    司马懿皱眉沉吟道:“且再商议……”

    是勋回到寝处,就问鲁肃,说对这一家,你有啥观感?鲁肃冷笑道:“皆爱身而不忧国者也。”是勋说你也别一棒打死,我瞧他们主要是担心许都朝廷撑不下去,所以暂且不愿出仕,但这几个都是人才,咱得多想想办法,把他们拢在手心里。鲁肃说:“宏辅利口,料司马家无可推拒,司马公便不西行,诸必有一人相随——或即司马孚也。”是勋说回想今天谈论的过程,那八成没跑了,他们再推个老三出来顶杠,那也是顺理成章啊,只是——“吾所欲得者,唯仲达尔。”

    鲁肃说那小瞧上去也不比兄弟们强多少啊,而且似乎还比他家老三更想缩,反正我是没瞧出来他有啥特殊的。是勋捻须而笑:“此心机甚深,敬异日便知。”

    第二天一大早,司马懿就把赵君初给带来了,此人大名赵咨。想当初董卓一把火烧光了雒阳,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司马防也在迁,就派原本跟在自己身边的长司马朗回乡守业。司马朗觉得周边地区一定会乱啊,便举族北迁去了黎阳,两三年后才始返回。当时温县的大家显族,全都故土难离,结果没多久就遭到前来讨董的关东联军的蹂躏,只有赵咨跟司马朗是莫逆之交,相信朋友的眼光、见识。跟着一起走了,幸免于难。在原本的历史上。赵咨后来仕魏做到卿之一的太常。

    是勋见了赵咨,好言抚慰几句,然后就问司马懿,说尊父考虑得如何了?司马懿说,我愿意随君西行,让三弟叔达前往许昌太学就读。

    司马家原本是打算把比较机灵的老三司马孚推出去顶杠的,但是司马懿说,此番西行关。形势险峻,任务艰难,三弟不够沉稳,不能冒这个险,还是我去吧。老爹和兄弟们都知道这老二别无长处,就是肚里弯弯绕比较多,平常想得挺远。最善长趋利避害,相信他跟着是勋西行,活着回来的可能性比司马孚要大,所以商量了一阵,也就勉强答应了。

    是勋这才是意外之喜,于是急忙去拜见司马防。跟他告辞,然后就带着赵咨和司马懿上了路。他原本还想请司马防写几封书信,方便带到关去征辟某些名士的,但如今既然把人家儿给拐上了,信就可以免了吧——赶紧走。省得他们家人再改主意!

    司马家乃温县之首,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哦,骡马,所以就选了两匹马给赵咨、司马懿,让他们跟着是勋一起疾驰南下,随即渡过黄河,仅仅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与夏侯渊等两千骑兵会合。

    于是略微休整一番,翌日继续西行,过偃师而趋雒阳。在雒阳城暂居一宿,司马懿突然跑来跟是勋说:“昔董卓火烧雒阳,挟驾而西,石经尽遭毁弃。今天既迁许昌,郑康成先生仕为大司农,郑门弟并列五经博士,侍何不上奏,请再立石经,以孚天下士人之望?”

    这一路上,赵咨表现出了相当好学的一面,逮着什么问什么,上从朝廷动态、百官贤愚,下到夏侯渊所部骑兵的编组、武器、马镫,无不诚心求教。司马懿却一声不吭,光用眼睛瞧,用耳朵听,赵咨问什么,他也把脑袋凑过来,赵咨不问,他也不开口。这回还是他第一次主动跟是勋搭话,是勋感到非常欣喜——司马仲达就是司马仲达,这个主意出得不坏啊。

    司马懿所说的石经,史称“熹平石经”,乃是灵帝熹平四年,为了正定五经字,方便太学授课,命人将五经并《公羊》、《论语》二传校订后刻石四十块,竖立在雒阳太学门口——据说蔡邕就是主要的校订者和书写者。这年月还没有印刷术,字传抄,多所讹误,所以有个官方的石刻定本,谁都可以去对照、抄写,也算是经学界的一大善举。只可惜,这工程花了年的时候才始完成,然后在太学前面才竖了十二年就让董卓给毁了。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汉魏文魁简介 >汉魏文魁目录 > 第二十六章 熹平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