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7 暗涌
过,妥善的收藏好,将来可是要以这画像制作铜像的。

    “还能怎么处理,罢官,配到太乙城吧。儿臣早就提醒过您了,您当初还觉得他为官清廉。”李弘嘟囔道。

    “这件事儿是父皇错了,李义府这些年仗着有你母后撑腰,弄的朝堂上怨声道载,但只是罢官恐怕也很难让朝堂上平息怨气啊,可这些年,他在中书省也是做了不少事儿。”李治摇头叹息道,又开始变得优柔寡断。

    李弘心里道:“要不是这几年我一直牵制着他,恐怕朝堂上比现在还要乱上十倍。”

    父皇自从成为了大唐皇帝后,在朝堂上一直强势不起来。多年来,更多时候都是母后在后宫帮他出谋划策,也正因为此,才让李义府渐渐坐大。

    虽然自己已经倾尽全力,来限制李义府的胡作非为,但无奈父皇一意孤行。现如今,李义府已经骄横到买 官卖官,连他自己的女儿、女婿都参与其中。

    “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这样,罢免李义府中书令一职,而后您加封他由太子舍人晋升太子太保,中书令的正二品晋升从一品,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远离朝堂,也能在母后那里有所交代。”李弘看着李治矛盾的神情道。

    “太子太保?”李治惊讶道。

    “是,现在儿臣的太子太师乃上官仪,太傅为许敬宗,太保本来是杨思俭,李义府也一直希望能够升任“三师”或是“三少”,这样以来,岂不也是合了他的心愿。”

    李治思索着李弘的提议,如此一来也确实是能够还朝堂一片清净。但他又有些犹豫,许敬宗前几年被李弘挖走,免去了一切朝堂官职,安心的做着太子太傅一职,现在如果把李义府也带到东宫,难道太子有什么打算?

    李治想到这里一惊,然后不动声色的道:“此事父皇再考虑考虑,如果免去李义府,杜正伦一人恐怕难以支撑中书省所有的政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弘对李治了解的也就越来越透彻,父皇是一个无比矛盾的人,有时候在政事上优柔寡断,难以抉择。

    常常是需要别人帮他拿主意,这些年,一些朝堂上的大事儿,十有六七,在抉择上都是母后帮他拿的主意。

    而现如今,他显然也意识到了母后从后宫,往朝堂上靠的的太近了,于是想要摆脱这种依赖。

    就像当年他为了摆脱以长孙无忌为的关拢集团在朝堂上对他的掣肘一样。但问题是,当年有母后、许敬宗等人,帮助他对付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现在他身边却少了许敬宗这样的阴人。

    唯独能够给他这种希望的就是李义府,所以他也就纵容了李义府,这几年私底下的胡作非为,甚至是还帮着李义府清除弹劾李义府之人。

    但几年下来,他丝毫没有看到一丁点儿,李义府倾向于他的迹象,反而李义府是与母后越走越近。

    如果不是自己牵制着李义府,恐怕李义府已经替代了当年的许敬宗。此时在母后跟前,已经是类似于近臣的位置了。

    如今的皇宫看似平和安静,但这种局面下却是暗流涌动的三方博弈。那就是自己、父皇、母后,三人不由自主的被朝堂上的暗涌推动着,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这种微妙的境地。

    自己当年凭借年龄幼或是“真无知”的优势,加上许敬宗还没有受到母后特别的重视,以及在母后还没有对朝堂感兴趣之前,自己死缠烂打的把他从母后手里争取了过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敬宗年龄比李义府大,也容易让母后放手。

    李义府他原本以为当年可以一并要过来,却没有想到,遭到了父皇跟母后的一致反对。

    所以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李义府任太子舍人,并任中书省中书令一职,与另外一位中书令杜正伦一起主持中书省。

    正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唐谋天下简介 >唐谋天下目录 > 47 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