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娘子关
就算是贵为皇后,贵为大唐的公主,在聚到一起后,也会如普通人家的女子一样,叽叽喳喳的声聊个没完。
于是某人也就自然被冷落了,只能是摸摸鼻子,默默的跟在后面往麟德殿里行去。
皇家一家子,加上皇室宗亲等人,再加上文官百官,整个麟德殿被安排的座无虚席,而随着礼官那公鸭嗓子的吆喝声起,整个麟德殿立刻安静了下来。
冗长的圣恩旨意从礼官嘴里脱口而出,但直到念完,李弘跟百官一样面面相觑,因为没有听见哪一个字,是跟自己这次西行的官职有关。
不过好在,李弘已经有了自己的九九,此刻就揣在怀里。
李治身为大唐的皇帝,自己的亲儿子,当朝太子要出征前往西域,自然是少不了他一番告诫跟祝福。
所以,众朝臣跟皇室宗亲还有李弘,耳朵都快竖的比兔子耳朵长了,也没有听到李治封他此次西行的官职。
最后李治了几句勉励的话后,李弘就开始撇嘴了,哼哼,让你现在还为难封我什么官儿,一会儿我自个儿封我自个儿!
怀着这样心思的他,在被李治叫起来时,还处在神游状态,要不是旁边的义阳掐了掐他的腰际,他还在琢磨着一会儿怎么把门下、中书的长官,灌多了后给自己怀里的任命书盖上印章呢。
回过神来的李弘,看了看在座的百官跟皇家宗室等人,奏雅乐的女礼官,此刻也仿佛感应到了李弘要什么似的,把整个乐声都压低了很多。
“有亡国,有亡下。亡国与亡下何解?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下。是故知保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李弘看着众臣,包括父皇跟母后,淡淡的问道。
李弘相信,除非是他们这群人能够活到一千年以后,或许才会从《左传》、《列女传》中悟的上述的那番话。而上述那番话,还是一千年前的明朝思想家顾炎武所言。
“国家之事的兴亡,乃是帝王将相跟文臣武将的责任?真跟百姓无关吗?下之事的兴亡,就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该有的责任吗?国亡、百姓苦。下亡、百姓更苦。所以,并非是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应该是国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帝王将相、文臣武将的责任,也是我大唐每一个百姓的责任,这是我大唐帝国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责任!所以,身为大唐太子的我,更应该为下人作表率,更应该奔赴西域,为我大唐江山社稷,为我大唐边塞百姓的安稳而尽一份力。”
完后,却不想听到新城公主跟母后偷偷的在:“您不是一直他不学无术吗,气的先生胡子直翘,可听他刚才这番话,这恐怕就算是文学大儒,也很难总结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慷慨之言啊。”
“谁知道兔崽子又翻阅那本古籍了,唉……他是用到时才知道临时翻阅的,如果真有那么好,那脑袋后面马尾巴似的头,那是皇家典范?先贤就让他那样束?”武媚没好气的白了一眼慷慨陈词的李弘。
李弘不由的又尴尬的摸摸鼻子,这真是自己的亲妈吗?自己的儿子人前出彩,她怎么老在后面打击。
张文瓘缓缓站起身,道:“禀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刚才一番对,有理有据,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实乃是我等大唐更应该教化我大唐百姓之肺腑,臣为陛下贺,为太子殿下贺。”
兵部尚书最能体会,因为每每太子在户部时,有事没事儿就往他那里凑,每次都是征询自己对府兵制的优劣,以及往后的展,虽然自己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每次好像都依稀觉得,太子殿下仿佛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来缓解这渐渐匮乏的兵员问题。
而现在,听到太子殿下的国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语,让他仿佛找到了一点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