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檄文
正一担任吏部尚书,散朝。”李治不理会李义琰的解释,完后便拂袖离去。
“陛下,臣自当听从陛下惩处,只是臣还有一事儿需立即向陛下禀明。”李义琰看着准备离去的李治,急忙开口道。
对于自己被罢免一事儿,看样子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李治站定,转过身子,冷冷的看着他。
“是,陛下。”李义琰从袖袋里掏出一封信,缓缓打开递给扬武,然后道:“陛下,这是太子殿下今日刚刚送来的,要求吏部调遣戴至徳以及弘文馆几位先生,立刻奔赴安西都护府。如今马载已在玉门关等候。”
李治不话,拿着李弘给李义琰的信,细细的读了一遍,然后头也不回的便离开了。
李弘这个兔崽子到底在吐蕃玩的什么鹰,恐怕如今除了他跟裴行俭,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计划。
李治心里寻思着李弘到底想干嘛!戴至徳都被他罢官去爵,现在又要让戴至徳去安西,到底为了何事儿?
满腹心事的他走到武媚的宫殿,只见李贤跟李哲跪在那里,正在被武媚训斥。
纳闷的李治围着两个跪在地上的皇子转了一圈,摇摇头然后在武媚旁边坐下,然后才出声问道:“这是又怎么了?”
“您自己看看。”武媚寒着脸,把一篇文章交给了李治。
“斗鸡赋?谁写的?怎么回事儿?”李治也皱起了眉头,看着李贤跟李哲两人。
李贤低着头,脸色有些白,李哲同样是如此,如斗败的公鸡一样耷拉着脑袋。
武媚看着两个乐此不疲,每在王府斗鸡作乐的两人,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远在吐蕃,此时正在浴血奋战的李弘。
如此一比较,武媚都是不由得摇头叹息,同样是皇子,这两人与那个让人恨不得揍八百遍,都不解气的祖宗比起来,简直是差地别。
那个虽然鼓捣一些奇事儿,一副欠揍的模样儿,但看看那像是造钱的太乙城,再看看如今那安西四镇,这样的功绩,如今可是直逼先帝当年这般岁数时。
而眼前这两个,却是只知在王府斗鸡作乐,过着悠然自得的奢侈生活。
王勃身为朝散郎,被主考介绍到李贤的沛王府,担任王府修撰,竟为了讨好自己的主子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李哲鸡文》讨伐李哲的斗鸡,以此来为李贤助兴。
当年通过李常伯上一篇《宸游东岳颂》,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予朝散郎,成为了大唐最为年少的朝廷命官。
而后又是一篇《乾元殿颂》,被李治赞为笔端生花、文章绮丽,惊叹:“奇才、奇才、朕大唐之奇才也。”
也是因为此事,未及弱冠的王勃被拿来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列,并被推为四杰位。
此事当时被李弘知晓,不过是撇撇嘴,表现的不屑一顾。
武媚当时还以为李弘是少年心性,因为王勃名声大震而心中有些嫉妒。
毕竟自己的儿子也是才高八斗,少年英才,虽然赋诗不多,但每一也都是脍炙人口,难得的留篇佳作。
何况他们当初游曲江池,王勃赋诗一,李弘却未做出诗赋,虽然最后以障眼法似的法术,同样赢得了满堂彩,甚至有压过王勃的势头。
但武媚一直以为,李弘不待见王勃,是因为王勃的才学隐约比他高出一筹。
如今看来,人李弘是早有远见,年纪便已经看透了王勃,并未像杨炯一般抓在手里不放。
如今杨炯虽然还未入品,但在安西四镇已然是独当一面的大才。
相比下来,无论是王勃、还是李贤,亦或是李哲,都被李弘远远落下。
恐怕就是那杨炯,以后的成就,也非是这个王勃所能比拟。
“歪才、歪才,二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