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35 疑惑
这奏章……李弘根本就不知晓!”武媚双眼射出点点寒光,好在所有的太监跟宫女都低着头,不然的话,又会被如此眼神吓得一哆嗦。

    李治微微的笑了笑,拍了拍武媚的大腿,道:“把信使喊过来问下就知道了不是?皇后又何必苦苦思索。”

    武媚无声的摇头,眼睛望着前方,道:“如果不是李弘的亲笔奏章,是有人替换,怕是连那信使也是蒙在鼓里的。”

    李治再次拍了下武媚柔软细腻而又紧致的大腿,笑着摇了摇头便不再理会。

    就像自己昏倒过去一样,怕是皇后如今也是无法接受李弘这封奏章的内容吧,所以才自欺欺人的,认为这不是李弘的亲笔奏章。

    想想刚才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完奏章的第一反应也是,这奏章不是那兔崽子写的,他不会写出这样丧气的奏章来的。

    此奏章虽然所甚多,但通篇以来,只有那么几句话,让他一下子气急攻心,直接昏倒了过去。

    儿臣身为大唐太子,当该爱民如子,以边关将士性命为重。而儿臣身为安西都护府大都护,知辖下波斯都督府被围困,我大唐两万将士性命攸关、危在旦夕,儿臣自是日夜难寐。

    因此自当前往波斯都督府救援,自知此行艰难险阻,恐会身赴而无回。

    儿臣自被立为大唐太子储君已十年有余四,深知跟随父皇学习处理朝堂政事之重要。但也知远赴西域安抚万民、领大唐将士镇守边关之荣耀。

    两者兼得之,儿臣自可不负父皇跟母后殷殷之期盼与谆谆之教诲,以此亦可不负朝臣之众望,当可继享东宫之太子之名。

    然儿臣心系于边关两万大唐将士之性命,责之于我大唐威震四海之威名,儿臣不得不赴波斯都督府,解救我大唐边关儿郎之性命。

    当可一立我大唐威,竖陛下可汗之尊名。

    二可施我大唐之仁慈,惜陛下爱民如子之仁治。

    三可创我大唐儿郎之勇猛、表陛下心系边关将士之仁德。

    儿臣自知此去艰险,儿臣自知太子之位乃我大唐血脉相系,此身若不能回,幸父皇皇子非儿臣之一人。

    而儿臣也自知非大唐储君之最佳,遥想当年种种劣迹,如今思来,常以惭愧、羞耻没心头。

    儿臣于今日出征,请辞父皇、母后,身不能己、只为大唐边关将士性命之忧虑,恳请父皇可重新立其人为我大唐太子殿下,行陛下之仁治。

    虽非九死一生,但儿臣自知此番征程难于蜀道通行……。

    脑子里回想着李弘的奏章,眼角一瞥,只见武媚依然在与其他奏章两相对照,当下宽慰道:“皇后放心即可,除非李弘有不测之实,否则,朕是不会考虑另立储君。”

    武媚放下手里的奏章,无奈的看了一眼李治,如果真是那般简单就好了。

    先不论这封奏章的真假,就是这上面的内容,就足以让皇家混乱起来了。不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一事,在这一朝再次上演也不是不可能。

    李弘如果在,身为皇帝与皇后的嫡长子,其他人自然是不会有异心,但如果这封奏章的内容走漏,难保以李贤为的其他皇子,不会暗地里进行动作。

    “陛下,皇后,白纯求见。”门口一个太监轻轻的走进来,立在门口恭敬的道。

    “看见了吧,奏章的内容显然不是只有您跟妾身知道。”武媚扬了扬手里的奏章,道。

    白纯的道来自然是不言自明,这么多年跟随着李弘,如今听主子有性命之忧,如果再继续待在濮王府,还是太乙城,都不是对得起她主子的行径。

    武媚把手里所有的奏章放在一边,示意连铁心收好,然后拿着李治的手道:“妾身去看看,不准能从她这里,得到些咱们不知道的事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唐谋天下简介 >唐谋天下目录 > 235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