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2
的那句话也算是对我说的……

    第二年春季,一个对于知青们的心理不亚于十二级飓风的消息传遍北大荒——全国高等院校开始从知识青年们当中招收首批学员!

    某天晚上,一张登载有这一消息的“兵团战士报”在宿舍中传来传去,这个读几句,那个读几句。

    子卿正一手拿着饭盒,一手拎着装臭豆腐的小瓶欲离开宿舍,听到大家读的内容,没出去,反身坐在他的铺位那儿了。一会儿又蹲在炕洞口那儿烤馒头。

    后来大家当然就闻到了焦味儿。于是有人大声发出警告——谁烤的什么东西焦了!

    我走到子卿身旁,踢了踢他屁股:“哎,你聋啦!”

    他这才发现,在他全神贯注地竖着耳朵聆听的时间内,他的馒头已快烤焦成了一个黑糊糊的炭球儿……

    我又低声加了一句:“恭喜你……”

    口吻并非是善意的……

    然而我们连的知青们却没有真正遭受到那“飓风”的席卷。它仿佛从我们连的上空扫荡过去了。使我们连知青们的心理大骚乱景观,成为了一场群体性的庸人自扰。全团仅仅有幸分配到了三个名额。我们连一个名额也没争取到。某些人的美梦,不过就是美梦而已。

    第二年我们连倒是分配到了一个名额。也不是什么高校的名额。而是一个邮电学校的名额。城市里的青年十之八九都下乡了,往返于城乡之间的信件成百倍成千倍地增加了,邮电系统的职工却青黄不接。城市急需青年邮递员。受训三个月后就要顶职工作。我们连选送走的还不是一名哈尔滨知青。而是一名上海女知青。也没有经过什么群众选举和评议。是由连党支部讨论作出的决定。因为那上海女知青是连里的“五好战士”和“毛著标兵”。连里认为党支部的决定毫无疑问是代表了广大知青的民主意向的。也毫无疑问是公正的。党支部的决定当然还有特殊更深层次的考虑——若在哈尔滨知青之中选送,很可能等于把一根骨头抛进了早已被占有的欲望刺激得大眼瞪小眼互相龇牙咧嘴的狗群里。尽管那并不是一根香味四溢的骨头。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幸运旁归,哈尔滨知青们暗自句心斗角了一场,也就相安无患了。似乎还个个都很佩服连里的决定实在是英明。实在是高。

    只有一个哈尔滨知青感到大大地失落了。便是子卿。他自是并不屑于张牙舞爪地去争那个邮电学校的名额的。他的心愿不是返城,而是能上大学,能上一所名牌大学。“返城梦”和“大学梦”,是他的心愿和其他许多知青的心愿之本质区别。他最早就暗自有所准备,也就最能咀嚼出被夜夜想朝朝盼的机会所漠视的滋味儿。他大概以为,如果他再不争取主动行为,再不引起有关方面对他的关注,那么明年的机会后年的机会,真正代表着他从少年时期就那么刻苦追求的机会,也就是某名牌大学播向知青们的机会一旦降临连队,也许还是要与他翟子卿擦身而过的。

    欢送走那名上海女知青的当天,子卿曾怏怏地对我嘟哝了一句:“他妈的,怎么可以这样!”

    我抢白了他一句:“你认为应该怎样?”

    他不但怏怏而且悻悻地说:“难道以后的大学生都是不必经过考试了吗?”

    我说:“你真有意见,往北京写信去问啊,别在我跟前念这种没用的经!”

    一个半月以后,连里召开了对子卿的批判会。他真的给当年的“全国招生委员会”写了一封信。真的在信中直陈了他区区一个知识青年,对今后全国大专院校招生方针政策的困惑、质疑和他自认为的“合理建议”。他的“建议”当然是主张以考试成绩作首要招生原则的。他的信中自然也流露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于是他这一个小而又小的小人物的一封信,成了当年两条招生路线斗争的一个实证。他当然地被划到了代表资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泯灭简介 >泯灭目录 > 第三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