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二章 都市风景线:《子夜》
第一部。“”从‘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上看来,的确是中国文坛上的新收获,这可说是值得夸耀的一件事。“朱自清也在评论时也说:

    “这几年我们的长篇小说渐渐多起来了,但真能表现时代的只有茅盾的和。”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当年和茅盾打过笔仗的吴宓教授,在研读了之后,用“云”这个笔名,在天津《大公报》副刊发表评论文章,称赞:“吾人所为最激赏此书者,第一,以此书乃作者著作中结构最佳之书。”

    “第二,此书写人物之典型性与个性皆极轩豁,而环境之配置亦殊入妙”。吴宓对的文字也极为赞赏,“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恣喷薄,不可控搏,而其微细处复能宛委多姿,殊为难能而可贵。”

    茅盾当时见到这篇评论,虽没有公开表态谈什么,但内心极为佩服吴宓的细微。

    晚年回忆此事时,感慨地说:出版后半年内,“评者极多,虽有亦及技巧者,部不如吴宓之能体会作者的匠心。”

    热的出现,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和恐慌,1934年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以“鼓吹阶级斗争”的罪名,查禁149种著作,茅盾的包括在内的已经出版的7种创作,全部都在被“查禁”之列。后来经一些书店老板的力争,列为应删之列。国民党的检查人员在这部书下面用朱笔批道:“二十万言长篇创作,描写帝国主义以重量资本操纵我国金融之情形。P97至Pl24(即第四章)讥刺本党,应删去。十五章描写工潮,应删改。”于是,从第五版起,便以肢解的形态与读者见面了。

    但令茅盾欣慰的是,在国民党查禁之后,巴黎进步华侨办的“救国出版社”却全部翻印了这本书,并在前言中高度评价了这本书。

    成为30年代中国东方都市的一道风景线,在这道风景线上,映出芸芸众生,映出时代风云,映出中国社会的另一面。也映出茅盾作为一代大师的地位和才智。的出版,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但是,茅盾没有停止自己的探索和努力。他写了大量的杂文、散文和评论,也和上海的朋友们一道,参与社会活动。他依然在“左联”的大旗下,奉献自己的才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茅盾传简介 >茅盾传目录 > 第十二章 都市风景线:《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