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文化风暴:多事岁月
”
茅盾和鲁迅一起走出咖啡馆,步行回家。途中,鲁迅问道:“令弟今年三十几了?”“虚岁三十四。”茅盾戚然地回答说。“啊,太年青了!”鲁迅转过身来,无限惋惜地说。
又走了一阵,茅盾想起成仿吾的事,问鲁迅:“你说的党方面的朋友是指秋白吗?”鲁迅点点头,说“秋白几天以后就要去江西了,所以我说过几天就不好办了。”
“这件事我让德沚今天晚上去通知之华,你就不必自己去了。”茅盾说。
鲁迅说:“也好,那就拜托你了。”
第二天,茅盾才把泽民去世的消息告诉夫人孔德沚,并叮嘱她不能让母亲知道。
德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潸然而下,连声否认“假的假的,谣言!”
她待这个小叔,像亲弟弟一样,泽民的聪颖和好学,泽民的进步和外出,都让这位嫂嫂牵挂。去苏区之前,来家里告别的情景,还像在昨天一样,怎么突然会去世呢?孔德沚从痛苦的思绪中拉回来,抬起泪眼:“琴秋呢?”
茅盾闷头抽烟,见夫人问,就说:“琴秋随部队走了,不在鄂豫皖。”
“这怎么可以呢!她为什么不留在身边照顾他?”孔德沚一听,火来了,叫道。
“大概是革命工作的需要。”茅盾吐了一口烟,说了一句。
“难道留在那边就不算革命工作的需要?”德沚悲恸而又激动地叫着。
茅盾没有再说什么,苦笑一下,又提醒夫人:“不要让妈妈听见了。”
这时,孔德沚才平息下来,低声抽泣着。
过了几个月,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了。有一天,茅盾母亲突然问茅盾:
“阿二怎样了?”“很久没有接到他的信了,邮政不通,但听人说,他身体还好。”茅盾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随口回答。
这时,茅盾母亲一脸严肃地说:“你不要瞒我了,告诉我吧,我不会难过的。”
说着从藤椅坐垫下面拿出一张国民党办的小报,递给茅盾。茅盾一看,上面有一则消息:沈泽民在鄂豫皖苏区死了,他的哥哥最近在上海某大佛寺里请和尚念经超度亡灵。
茅盾知道母亲已经知道,只得告诉说:泽民真的死了,是得病死的,“不过说我请和尚念经则是国民党小报造的谣。”
茅盾母亲眼睛有些湿润,过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我不会难过的,阿二从小身体单薄,三岁那年得一场大病,死里逃生,活到了现在,总算还做了一点事情。我就当作他小时候那场病死了,也就想开了。”
茅盾听到这里,大为感动,真不知说什么才好。
过了元旦的一天,瞿秋白突然出现在山阴路大陆新村三弄九号茅盾家里。秋白是来向茅盾辞行的。“沈先生,我已接到通知,就要去那边了。”
言辞间,露出依依不舍的情愫。
“什么时候走?”茅盾没有想到这么快。
“近几天就走。”
“东西部准备好了吗?之华去不去?”茅盾神情中流出一种孤独的凄然,问道。
“准备好了,之华组织上没有批准。”秋白讷讷地说,也有些怅然。
在谈到泽民牺牲的时候,秋白神情怆然地说:“前年泽民去鄂豫皖时,曾与他长谈过,我们曾相约革命胜利后,在上海相会,谁料那一夕谈竟成永诀!”泽民与秋白是好友。
讲到文艺上的事时,秋白不无惋惜地说:“沈先生,看来,只有等到革命胜利后,我再来弄文艺了。”
茅盾送走秋白,独自伫立在门口,凛冽的寒风吹来,茅盾感慨万端,在这革命的岁月里,文化上奔忙,胞弟的献身,朋辈的聚散,何日是云开日出,光明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