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组织的联系人,她每个礼拜都要将一份思想汇报交到朱立红手中。朱立红矮矮地立在那里翻看她的汇报时,审查的目光总让她忐忑不安。朱立红一扬起她那大大的金鱼眼看她,她的身上掠过一阵轻微的颤栗。在家中,她可以用学习顶住母亲的唠叨,在学校,没有任何一把伞可以遮挡来自革命的审查。她的思想汇报一次次被认为不深刻、不触及灵魂,她便在痛改前非的情绪中深刻检查了自己从小因为身体瘦弱而生的自卑,认识到这是小资产阶级的虚荣。朱立红对这一次检查一页页看得津津有味,说:“这次思想汇报还比较深刻,但还不够,还要深挖根源,要彻底暴露自己的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李黛玉便沿着这个指导,在一年的时间里写了近六十份思想汇报,底稿就装满了一抽屉。

    一个女孩在自卑中挣扎出最初的自信后,就有心力来关注男孩的世界了。在高二、高三这两年中,她渐渐喜欢上了一个男同学,就是卢小龙。她不会喜欢凶恶的人,她喜欢善良的人。她又不会喜欢懦弱的人,她喜欢坚强的人。她喜欢优秀的人,又不喜欢风头太大的人。她要喜欢一个她觉得可信赖的人,卢小龙就是她心目中的这种人。他学习好,有才能,敦厚实在。既不夸夸其谈,张牙舞爪,又性格倔强,沉默寡言。

    李黛玉知道自己的感情倾向,知道自己一见卢小龙就怦然心跳,知道上实验课时和他分在一个组做实验,情绪就异常兴奋。为了接近卢小龙,她多次从家中带来他需要的哲学书。

    现在,这些故事都戛然而止了,文化大革命把所有的人都卷到了一个团团旋转的旋涡之中,她无法适应如此剧烈的变化。运动的第一天,看到贾昆的死亡,她至今闭上眼还毛骨悚然,贾昆那硬梆梆的身躯和骇人的僵硬面孔经常在眼前浮现。

    北清中学的大字报已经换了好几代。她不曾想到卢小龙会这样跳出来造反,这使他们的距离一下子变远了。卢小龙不仅是北清中学的风云人物,还成了北清大学的风云人物,很快又成为被批斗的反革命分子。今年高三毕业,原本她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做好了升学的准备,现在都不可能了。回到家中,北清大学更是一个汹涌澎湃的大革命场所,到处是大字报,到处是震耳欲聋的广播喇叭,不时出现令她心惊肉跳的呼喊声。校园中,随时会有一大群气势汹汹的人呼喊着口号、扭押着被揪出的坏人潮水般涌过。到处是批判,到处是打倒。互相批判,互相打倒。只有一个口号是一致的:跟随毛主席干革命!

    李黛玉不知自己该怎么办?她像被老鹰追赶的一只小兔,在高空团团掠过的阴影下胆战心惊,不知往哪里躲藏。她又觉得自己像洪水漩涡中飘浮的一片树叶,随时可能被吸入深渊。她希望自己能够挂住什么,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哪怕是还未连根拔除的一段枯树,至少能够停住身,喘口气。北清大学已经揪出了一批又一批人,她的家庭随时可能被冲垮,这样下去,她将很快就没有存身之地。

    在孤苦无助的革命浪潮中,马胜利雄赳赳地出现了。他不知哪儿来的权力,使她不可抗拒地接受了,好像漩涡中的一片树叶挂住了露出水面的一块石头,懵懵懂懂中,她有一个极为屈辱也极为可耻的念头:和马胜利保持某种亲近的关系,或许可以多少保护自己的父亲与全家。

    北清大学批斗卢小龙的万人大会她也参加了。她没有敢挤到近处,只是远远地倚着一棵白桦树站在大操场的最外边。听得见大喇叭中震耳欲聋的批判,却看不清台上那些人的面孔,只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那个站在台前的就是卢小龙。那个轮廓,那个线条,那个昂起额头的角度,都是他。现在,她和卢小龙之间更遥远了。她扶着桦树,头靠在这只手上,回想起第一次从家中为卢小龙拿来他所要看的三本书,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圣西门、欧文的著作。卢小龙真诚的感谢让她满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芙蓉国(上)简介 >芙蓉国(上)目录 > 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