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只要让我爱你,我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方子衿救了余珊瑶,使命完成了,她认为自己应该走了。可是,面前毕竟是自己的恩师,似乎正病在床上,于情于理,她都应该说几句什么。可是,如今她们已经隔在了两个世界,自己和她说话,需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余珊瑶也觉得应该对方子衿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她们一起的那些经历,仿佛就在昨天,却又恍如隔世。
两人相对无言,过了有几分钟之久,谁也没有说话。方子衿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连告别的话都没有说一声,默默地退了出来。
赶到项钦羊的家,容管家替她开门。她第一次到项府的时候,这里还有很多下人。后来的形势不允许他再请下人了,老爷子只好将所有人都辞了。只有容管家,年纪大了,又无儿无女,政府同意他留下来。
方子衿向容管家打听了一下师傅的情况,然后上楼去见师傅。
书房里生着两盆火,门窗都关得紧紧的,室内的温度比外面高得多。项钦羊坐在书桌前,不再作画,而且在奋笔疾书。方子衿知道,他在写书,想将自己一生行医的经验记录下来,留给后世。解放初期,他当过一段时间的逍遥派,无论谁上门来请,都不肯出山,也不看病,只是在家里写字画画。后来经历了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尤其是抗美援朝和1954年大水,新的中国政府面临两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并且在这两大考验面前向世人显示了力量。项钦羊被征服了,开始衷心拥护这个新政府,不再需要别人劝他,主动拿起了笔。他不止一次对方子衿说,他已经是九十多岁的人了,阎王随时都会来招他,所以,他要抢时间。
方子衿走过去,轻轻叫了一声爷爷。项钦羊抬头看了她一眼,让她自己搬椅子过来坐。她听话地搬了一张椅子,挨在他的身边,坐下来。她每次来,只做一件事,帮他整理已经写好的手稿,将一些笔误的地方订正过来,个别文字不通畅的地方,在旁边做出记号。她坐在项钦羊身边,一面整理手稿,一面和他紧一句慢一句地闲聊。
项钦羊说,你们学校里有么新鲜事?说给我听听。有什么新鲜事?医院里妇科的老医生说,这几年,生孩子的特别多,而且生双胞胎的特别多。解放以前,妇产科一天难得接待一个产妇,可现在呢,每天都有三四个产妇,产科病房总是满员的。项钦羊说,解放前,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命都保不住,谁还敢生孩子?方子衿说,听病房里来自农村的妇女说,刚土改那几年,大家的干劲特别足,家里的粮食也打得多,吃不完。合作化了,粮食也打了不少,一些荒地都开出来了,可是,公社干部和大队干部浪费太多,大白米饭,半碗半碗倒了喂猪,庄稼收割不及,烂在地里也没人管。有些干部,把集体的东西往家里偷,当干部经常有大鱼大肉,比社员的日子好很多。项钦羊说,这事应该向上反映一下。方子衿说,不仅仅是农村呀,城市也一样。这几天不是搞“反贪污反浪费”运动吗?毛主席还题词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可到了下面,都只是做一点表面文章。就是在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这种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食堂的员工,把大块大块的肉塞在内裤里偷出去,医院里有人连药也往家里偷。项钦羊倒是宽容,他说,这可能是因为国家刚刚建立,政府的政令在上传下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项钦羊虽然不肯出来担任职务,政府仍然将他视为国宝,他的供应属于高干标准。容管家以前一直只是当管家,现在兼起了厨房的活,饭菜做得没什么口味,花色还是很多。除了凭票可以买到的肉蛋之类,还有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鲜牛奶、牛羊肉、黑木耳、黄花。当然,这些东西,也不是天天都有。项钦羊知道方子衿星期二上午只有两节课,她会上完课后赶到项宅,所以特意让容管家准备的。方子衿没有娘家,项钦羊是真的当起了她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