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305 韦大善人】
有些糊涂了,不知道吴雪霞忽然叫自己,然后这么众目睽睽之下,要跟自己一起走干啥?这面子是太有面子了,但韦宝云里雾里哩。

    “你就这么走了?今天这么好的机会,世家大户都到齐了,他们手头有粮食。你拿出几万两纹银出来,问这些人买粮食,赈济灾民,可一举将声望推上名门望族地位。”吴雪霞在韦宝身边轻声道。

    韦宝闻言,立时茅塞顿开,其实不用吴雪霞提醒,他早就有这般想法,只是没有想好什么时候提出来罢了,本来是想找机会跟这些个世家大户的主事人都联络个感情,今天就是好机会,然后接着宴请知府大人和这些大户的机会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想来,这一步踏出府衙大门,这种机会就很难了。

    “临走之前,幸得吴大秀提醒,我还差点忘了一件大事。我最近得了一笔银子,想拿出十万两纹银来购买粮食赈济灾民!”韦宝微微一笑,朗声道:“目前辽西的粮食市价在三两纹银一石左右腐,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这个价格会不断下落!我现在以四两银子一石的价格收购,两日后,统一发放给在韦家庄外不老亭货栈登记过的灾民,望大家能支持。有粮食的朋友,请到韦家庄外,与我天地商号不老亭货栈联系。也请帮忙转告众灾民。”

    众人闻言,顿时议论纷纷,都很吃惊。

    “韦公子,你花费这么多银子,都用来给灾民?”一名大户问道。

    韦宝点头道:“是啊,大家若是不信,等到粮食发放的时候,我会将所有的名字都记下来,到时候公示出来,说了发出去就发出去,一粒粮食也不会私留!”

    不少人闻言,都翘起来大拇指,听说过大祸善事,捐赠喝粥,捐一点铜钱的,但还没有听说过谁直接捐赠粮食的啊b韦公子是真大气。

    而且,既然人家都说了,敢公示出来,那就更没有假了。

    四两银子一石的高价,这很吸引人啊,平均一石粮食至少赚三两纹银,他们这些大户,哪家没有搞囤积居奇的?不就都留着等发灾年财的吗?卖三两纹银已经很好赚了,只是穷人都买不起粮食,有点有价无市,现在韦宝肯出四两纹银一石的粮食,这等于是往外送钱吧?

    本来韦宝这一招,等于变相的打破了囤积居奇,是惹众怒的行为,但偏偏韦宝是以高价收购,所以打破了囤积居奇,大家也照样能大赚银子,便没有人怼韦宝,没有人会觉得韦宝这种行为不好。

    因为大米从明代到现代都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虽然时代不同、技术不同、产量不同,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没有改变,最能反映每一时代的物价指数,而米价的变动也最能影响其他产品的价格。

    明洪武年间,以宝钞一贯折米一石,到永乐元年1403年)改为十贯折米一石。

    洪熙元年1425年)加为二十五贯一石米,五十年间米价涨了二十五倍。

    而洪武九年钞一贯或银一两折米一石,到三十年白银一两可折米四石;钞票却要二贯五百文折米一石。

    到宣德八年1433年),民间已不用钞,专用金银,白银一两值钞百贯,等于洪武九年的一百倍。

    英宗即位后1436年),塞用银禁令,宝钞的购买咙是逐年下跌,到景泰三年1452年),五百贯钞仅值银一两。

    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五千贯钞折银一两,宝钞实际上已没有任何意义。

    邓之诚骨董琐记卷一银价米价条中载:“明时京十价,纹银一两率易黄钱六百,崇祯末,贵至二千四百。顺治新钱初行时,以七文作一分,一千文作纹银一两四钱,后不能行,改为一厘,渐减至每百五分。当时苏州钱价,一千文可直银二钱,或一钱六七分,银成色低,只直五成耳∽每石千三四百文,麦七八十文,豆百文,成为其昂§启四年,因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 【0305 韦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