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六章 别样的口感
    主父偃的话也可以理解为就算老子不能流芳百世,但起码也要遗臭万年,总要在史书上留下点印迹才行

    因为五鼎食也好,五鼎烹也好,流芳百世也好,遗臭万年也好,那都代表的是一种资格,一种身份,你没有达到那种资格,你想五鼎烹,想遗臭万年都不可能,因为历史上绵长的,史书却是严苛篇幅有限的没到一定身份,没有一定事迹,修史之人上是没法给你空出几个字的孔隙的

    这里的五鼎,既指的是只有列侯大夫身份才能享用的礼器,也指的是用来煮肉的铜鼎

    有一个成语叫钟鸣鼎食,差不多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的富贵人家,以及富贵人家豪奢吃饭用的餐具厨具

    那这鼎无疑可以算是一种金属煮锅了,既然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这种金属炊具,发展了一两千年,到了大唐怎么也该有了金属锅的出现了吧,就算大唐钢铁产量不多,但百姓都能用上铁制农具的,那用上铁锅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很多人信誓旦旦大唐是没有铁锅的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

    哎呀,着着又扯远了

    回到煎饼,这煎饼一词出现的时间虽然很久远了,但是古代的煎饼和后来的煎饼明显不是一回事的,起码大唐以前是不同的

    因为东晋王嘉《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地也。”

    这里的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就能看出这煎饼是比较硬的,否则是没法用丝线系着挂到屋顶的

    可后世的煎饼却是用的面糊摊出来的,成品都是软溜溜的,丝线是系不住的当然要是放的时间长了硬了是能系住的,可里边已经告知了是正月二十日,一个特定的日期,那就是穿日,是过节的这种吃食既然是在特定的时间又是不耐久放的肯定是当下做好当下网上挂的,断不可能提前做好放硬了再挂,祭哎,这样是不好的

    而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也已经告诉在他记载的这个也是一个特定的节日,是正月七日,这一被叫做人日

    这个人日和之前的穿日在某些地方是混为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几年的女娲,一个是女娲造人,一个是女娲补

    但在北方这两个是分开的,人日在后世北方很多地方也是在过的,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为什么了,只是知道到了那就该吃煎饼呢

    煎饼武家年年人日,穿日时候都会吃,但此煎饼和武元庆熟知的煎饼不是一回事,所以他也从不管家里厨娘过节时候给做的饼子叫煎饼

    要武元庆来的话,他更觉得那饼子叫做烙饼比较合适,只是饼子里只加了盐,却没有加葱花,是葱花饼肯定是不合适的,是干面饼也不合适,倒像是葱花饼干面饼的一种结合,既不像葱花饼那么软,也不像干面饼那么硬脆,算是介乎二者之间的一种饼

    实际上,原本对于煎饼的记载,也是直到元朝时期才开始有了后世煎饼的影子,元代王桢《王祯农书·谷谱二》:“(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

    这里用上了摊字,就比较像后世的做法了

    明代刘若愚《酌中志》:“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这里就点明了煎饼面是面糊稀的

    各种各样的饼子里边,应该就数煎饼是最方便快捷,制作简单的

    面糊的调制哪怕是从没做过的都可以轻松搞定,稀一点稠一点都不影响最终成品要是在里边加上蛋液,葱花,盐巴,那就更是美味

    从做面糊到你制作出第一张饼子,用时都不会超过五分钟,就算从没做过的人十分钟也可以轻松做出来

    煎饼可以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梦幻初唐简介 >梦幻初唐目录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别样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