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
我去博物馆走一趟,找出这只盘子不能出国的理由。”

    “可是容诗音她……”

    “你去医院能做什么?是去做急救还是做陪护?相信关林森吧,他什么事都可以照顾得妥妥贴贴,李墨一,还有你,你也一起过来。”

    “我?我去做什么?”

    “给我们开车。”

    ***

    省博物馆馆长办公室。

    四十多岁的周馆长坐在不大的办公桌后面:“你们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这只雕花盘,已经是所有出借展品里,价值相对比较低的了,这次法兰西国立文化艺术博物馆向我们借的时候,没有指定需要出借哪些,我就把这个盘子的名单给列了上去,现在那边已经签字确认这批出借名单,无缘无故的改掉,这不太好吧?”

    “可是这只盘子真的很重要,不能出借。”祝福。

    周馆长看着她,不解:“年代倒确实是比较久远,但也不是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的任何一样,只是一个普通民间造的白釉底盘,如果能明它的价值已经达到了禁止出国展览的程度,那还是可以的。”

    至今为止,整个华夏出土的文物不下数十万件,但是有资格被列入禁止出国展览的,也只不过区区一百九十五件而已,对于禁止出国展览的瓷器,《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是这么的:宋、元有代表性的孤品瓷器。

    “这只盘子上的花纹,是一个只存在于传中的国度的图腾,”祝福,“那个国度不见于史书,只存在于当地口口相传的民间野史,但是,有了这只盘子的出现,也许就可以有了新的发现,就好像那块圆山村石碑一样。”

    “到那块石碑,的确很奇怪,可惜落款上的年代极为模糊,已经看不清了,字体,倒像是战国往前的。”

    祝福激动的:“对啊,那个石碑,与这个瓷盘是同一个年代的。”

    “你怎么知道?”周馆长疑惑道,他虽然不是过目不忘,但是他很肯定,那块石碑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过一个字与瓷盘有关系,怎么就能确定这两个物品是同一年代的呢?

    忽然被周馆长反问,祝福一时语塞,她总不能这事是她亲眼看见的吧,到时候送往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人还得再加上她一个。

    “因为石碑顶端的装饰花纹,与白瓷盘中心的装饰花纹,是同一种花,而那种花,早已在公元前灭绝,只在中部地区发现过石头上印着的痕迹化石,在山海经中,也有过对应的记载,虽然不能十分肯定石碑与瓷盘是不是同年代,至少,也不会差得太多。”

    话的是进门就保持沉默的李墨一,他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起来那石碑,他也就是匆匆的看了一眼,这大白盘子更是他刚刚才第一次见,怎么就能记得这么清楚。

    周馆长还不信,他去了展厅的大白瓷盘前,又掏出了石碑的照片,两相一比对,的确,与李墨一所的一模一样。

    如果能确定这个盘子的年代是在久远的战国之前,那么,这对华夏文明史,将会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大进步,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瓷器是从东汉时期才开始兴起,而在战国时期则是青铜器,再往前的新石器时代,则是陶器的下。

    这只白色瓷盘无论是花纹或是上釉,都已经堪比宋后期的瓷器制作能力,因此才会被判断为这只不过是民间烧制的普通白粉瓷而已。

    哪家博物馆不想自家有镇馆之宝,现在这只白瓷盘很可能就要成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周馆长断断不能将它放出去,万一在国外磕着碰着,只怕他要心碎而死。

    现在他打定主意,不把白瓷盘给出去了,但是文物名单已经经双方领导签字确认过,无故再改,似乎有点不过去,特别是在还在办法兰西文化交流周的时候,周馆长在发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填坑吧祭司大人简介 >填坑吧祭司大人目录 > 第二百一十一章 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