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出府(一)
谁家母亲舍得让8岁的儿子去书院里住宿读书?
太太不也开春了再请塾师吗?寒冬腊月的,京城里哪有好的塾师?当然,环老三想上进的心思是好的。还闹脾气要逃出府。但做长辈的,那能由着孩子胡闹?没惩罚他,还是太太心善。”
这话…,实在太妈有道理。
以致于,秦可卿听完后,无话可。
王熙凤笑盈盈的喝口茶润嗓子,“环老三是自作自受。我心里这一口气真是舒畅的出来。不他了。你琏二叔自从弄这个蜂窝煤之后,不落家,我…”
接下来,就是闺中密语了。
秦可卿一心二用。一边和王熙凤聊,一边感叹贾环的遭遇。
她将那贾环突兀的提醒在心里想了好些遍。昨晚上去给公公(贾珍)、婆婆(尤氏)请安时,她公公看到她眼睛里放光。她回来再过一遍贾环的话就明白:
你要心珍大哥,(我)原是好意,不要出了什么事故。
这是她善意提醒的回报。他真是个有心人。她要不是亲眼见证了“才子佳人话本”事件的全部,也不想到这上头去。毕竟贾环才是个**岁的孩。
秦可卿心里对贾环有些怜悯:怪可怜的;本来出身就差,还摊上赵姨娘那样个娘;如今自己有本事,想要走一条上进的路,还要给嫡母卡着。
唉…
秦可卿心中幽幽一叹。窗外寒风正烈。
…
…
贾环并不知道东府里的事情。午饭后,他正在屋里默默的翻着他的四书笔记。
他的包袱、行李,被王夫人派人搜检了一番,第二就让两个厮来还给他。晴雯和如意帮他整理的衣服、用品、书籍翻得乱七八糟,堆着像垃圾一样抬过来。
贾环来贾府之后写的计划并没有夹带在行李中。他要去书院里住宿舍读书,这些私密的计划自然是留在家中更安全。这让他躲过一劫。
而银票,银子,他自是贴身放好,倒没有损失。
如意蹲在地上,扁着嘴,给贾环收拾行李,一边收拾,心里酸、难受,流着眼泪。她费心洗干净、叠好的衣服,最后还是要给人抖散、弄脏。
漂亮的姑娘眼睛红肿像桃子,抬起头,呜咽的道:“三爷,还收拾什么呀?太太又不让你出去读书。”
贾环放下书,走到如意面前,蹲下来,轻轻的给她擦拭掉眼泪,“如意,要下雪了。”
…
…
晚间时分,吃过晚饭后,邢夫人的车驾跟着贾母、王夫人从东府里回来。
过了约半个时辰,有丫鬟来回报,“太太,环三爷打晴雯来话。”
“让她进来吧!”邢夫人微微惊讶,看向黑压压的屋外。
…
…
庚戌年,十一月十六,冬至。
冬至节兴起于周代,盛于唐宋,沿用至今。康熙《宛平县志》:“十一月冬至日,百官朝贺毕,退祀其先,具刺互拜,如元旦仪。”
富贵人家、文人雅士、冬季寒,相邀宴饮,或并吟诗作画消磨时日。谓之“消寒会”、“消寒社”、“暖寒社”等。贾府每年冬至日,贾母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来喝酒笑”。
大雪纷飞。下午时分,便是地一色。
贾母上房的花厅中,贾府众人齐聚。毡帘萃地,兽炭炽炉,温暖如春,浓香四溢。南烹北炙,杂然前陈。战拇飞花,觥筹交错。笑语飞传,兴致盎然。
远远的从甬道处走来一个瘦单薄的身影,穿着一件斗篷。走得近了,暖阁里的丫鬟看清楚是来人,连忙出来将他拦住,“三爷,老祖宗吩咐…”
贾环摆一摆手,打断丫鬟的话,“我知道。请你去回禀老太太。贾环想要出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