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章 恰同学少年(三)
    布政使的嫡孙卫阳参与进来,愿意出力,对书院购买粮食很有裨益。

    谈了几句,贾环见差不多,就准备换下一个议题:商讨消减口粮供应、以及写家书的事宜时,许英朗忽而站起来道:“院,我愿意出一份力。”

    贾环微微有些诧异,但点头同意,“好。”

    其实,现在敢站出来的同学,都是自忖有些把握,能够帮得上忙。但贾环却是不知道许英朗的背景深厚。

    许英朗的性格热情,和谁都能两句,对贾环也佩服,愿意做事,敢于任事。但他家教甚严,从来没有在书院透漏过他的家庭背景:

    其父许澄,时年三十七岁,翰林出身,官居詹事府左中允(正六品),兼职军机章京,两年前雍治7年春入值军机处。身处中枢,前途无量。

    要知道,大学士品级只是正五品。

    许英朗和乔如松是好友。好友有心补过,他愿意助好友一臂之力,也愿意帮助书院完成赈济灾民。

    读书人,立德,立功,立言。这是立功之事。

    …

    …

    下午四点半左右,贾环等人在明伦堂商议好对策结束会议,即刻明令传达给书院的核心团队成员。

    第一,向乡民、窑工借银事宜。步骤如下等等。

    第二,家书。现在和外界消息已通。明一早,乔如松、卫阳、许英朗、柳逸尘四人就要出。有意写家书的同学、乡民、窑工可立即写信。明带出。不保证能送到,但会把人活着的消息传递出去。

    第三,再次消减口粮供应。由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一餐。扩大前往潭柘寺运粮的队伍。文宣团队要做好宣传、解释的工作。贾环将会亲自负责宣传工作。

    第二清晨,晨光熹微。浅淡的夜色正在慢慢的退却。空中,启明星渐落,半月微沉。

    闻道书院门口缓缓的聚集着大量的人群。为的是山长张安博、沙提学、智无和尚、叶讲郎、骆讲郎、贾环、公孙亮等人。他们来给乔如松四人送行。

    “诸位师长,同学请留步。在下一定在四日内带回粮食。”乔如松向送行的诸人弯腰作揖,坚定的道。

    卫阳、许英朗、柳逸尘纷纷弯腰作揖。他们带着募集来的约三百两银子,以及数封书信,一定会将粮食带回来。

    山长张安博轻轻的点头,“去吧!”

    乔如松、卫阳、许英朗、柳逸尘四人登上昨日来的船。船工撑起竹篙,渐渐的离开闻道书院,消失在浅淡的晨曦中。

    此时,闻道书院门口的水已经退到台阶之下。不远处的东庄镇上大半屋舍残破的墙壁都露出来。

    …

    …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等人,不知道乔如松他们去京城生了什么事情。在第四依旧没有运载粮食的船只出现,也没有消息送进来。

    书院中的余粮几乎见底。断顿倒不至于,但一一餐的米粥越的稀。水多米少。

    贾环拄着一根木棍,从窑工住处的曲水院回到明伦堂中,晚霞万丈,将妙峰山脚下的闻道书院染得金红。书院中略显安静。所有人都在等待。

    韩秀才跟在贾环身后,有气无力的笑着,问道:“贾院,光喝水真的能撑过七。你从哪里听来的?”

    他们这些做事的人还保持着一两餐的饭食。但时至今日,都有些撑不住了。快一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太疲倦了。长期的食不果腹。每个人都快要到能承受的极点。贾环从昨开始起,就要借助于木棍才能步行。

    贾环开玩笑道:“韩兄,要不你带头做个试验,试上一试?”这是现代人都知道常识。人只要有水喝,在困境中就能撑上几。

    听着贾环的新词,韩秀才习以为常,无语的一笑。贾环还有心情开玩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奋斗在红楼简介 >奋斗在红楼目录 > 第一百零九章 恰同学少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