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77 第一次野外会战
仑战败后,该跑路的时候一点也不慢……

    如此英雄人物对跑路都毫无抵制感,更何况是其他将军?

    正因西方人这种将逃跑和投降视为正常战争行为的态度,才使得二战时期欧美国家看到日本人不要命的打法后,印象深刻大呼一群疯子……

    换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场,就没有觉得日本死不投降的打法有何不妥,这就是东方与西方关于战争的态度不同,这并不是东方军队的士气然比西方军队高,只不过是双方对待投降的惩戒力度不一样罢了。

    自认为军力比较吃亏的拉法耶特侯爵,理所当然采取了守方态势,他选择了一块轻缓的坡地高处作为中路大军的防守阵线,一队队穿着白灰色军装,带着三角帽,排列整齐的国民自卫队官兵在高度不一致的坡地上列成了一个个大横队方阵。

    国民自卫队拥有的火炮则被分散安置到坡地的制高点上,以保证大多数方向上己方军阵都能得到火炮的火力支援。

    由于国民自卫队没有自己的骑兵部队,所以拉法耶特侯爵在俩翼分别布置了超过一万的步兵守卫着,刨除他的亲信控制的总预备队,内部还留有数千名用来堵战线缺口的后备兵团。

    俩翼的国民自卫队成斜向前的方式列出守卫横队,如果从空俯视国民自卫队的总体阵型,倒是有点类似于倒梯子形状面向林皓达的法兰西外籍军团。

    相比于国民自卫队的谨慎密集防守阵型,林皓达这面的布置则显得大胆的多。

    六万大军被林皓达彻底拆分开来,第二第三步兵师被林皓达分别布置在了远离中路主力的俩侧,这俩个步兵师靠近中路大军的方向,才是布置在中路军俩翼的炮兵部队,刚好左右俩翼各布置一个连队的六磅步兵野战炮,也就是四门火炮,总共八门六磅步兵野战炮在中路主力俩翼对面前的国民自卫队正面防线形成交叉射击的方向。

    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开进攻后的主力步兵,避免对己方士兵造成误伤,即便是在己方主力步兵排着密集线列进攻的时期,布置在俩翼的火炮也可以不停开火轰击国民自卫队军阵,杀伤国民自卫队的有生力量,打击敌方士气!

    真正的法兰西外籍军团中路主力,则是第四步兵师顶在最前面,跟对面的国民自卫队摆出同样的进攻大横队阵列,总共排出了六列横队,随时待命向前挺进。

    在第四步兵师16000人后面则是排出数个纵队进攻方阵的第一步兵师一万五千人,他们将在第四步兵师出发后不久向敌军挺进,作为决定性的突破主力。

    摆在第四步兵团前方的则是排着松散散兵线的轻步兵营,这数百名轻步兵只要在进攻时,保持距离己方步兵线列不超出百米距离即可,他们拥有很大的自由性。

    当然,在林皓达命令下,他们以保护自己性命为首要任务。

    因为轻步兵的作用主要是袭扰国民自卫队严密线列,并通过击杀国民自卫队官兵的方式消磨他们的士气,只能起到战场辅助作用,最重要的是,国民自卫队序列中也是有类似轻步兵的士兵存在,他们散布在己方防御阵线前方不远处,等到法兰西外籍军团步兵主力进攻时,进行狙击杀伤敌方士兵。

    轻步兵战术早在欧陆七年战争期间就被玩烂了,国民自卫队自然会挑选其中枪法好的人,搭配做工精致的燧发枪组成轻步兵散布在列兵线前方。

    被林皓达视为这场会战彻底解决敌人的骠骑兵部队,自然也身处中路大军中,他们待在第一步兵团纵队方阵之后,等己方步兵将国民自卫队士气击垮后,就是这些骠骑兵利用速度优势收割生命的黄金时间。

    毕竟骠骑兵属于轻装骑兵,使用的还是马刀而不是骑枪,对这个时代的步兵阵列突破力度很差,还不如用在绞杀国民自卫队溃兵的事情上。

    战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征服之全面战争简介 >征服之全面战争目录 > 177 第一次野外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