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11章 南迁之议
    迁都南京,恐怕是历代大明君王心中愿望。什么子守国门,若有选择哪个子愿意呆着这北方苦寒之地,往北几十里外就是草原,时刻担忧着草原上的鞑子破关而来。

    南京多好,六朝金粉之地,有长江险可据,即使北方陷落,也可以凭借守住江淮,效法前宋保住半壁江山。更何况南京有秦淮河之风流,又有鱼米之乡之富庶,正是作为国都的最好地方。

    如今外有满鞑虎视关外,内有闯贼盘踞中原,大明已经到了败亡的边缘,若是能迁都南京,据守江淮,保住半壁江山当无问题

    !

    崇祯怀着激动的心情定睛看去,话的乃是左中允李明睿。

    “陛下可带着太子诸王以及百官迁都南京,北京只需留一重臣留守。南京六部齐备,可以江南的税赋征募士兵,如此只需数年,即可回师北伐,与闯贼决战中原,恢复故土。有南宋之故事在前,陛下可效法之。”

    李明睿侃侃而谈,把迁都的好处一一出。崇祯怀着激动的心情,仔细的听着。

    “诸位爱卿,左中允之言如何?”崇祯微笑着看向了自己的辅弼们,然而让他失望的是,不管是内阁大学士,还是六部的尚书侍郎,乃至詹事府翰林院光禄寺的九卿高官,一个个低着头,没人肯发言,没人站出来附和李明睿的话。

    崇祯的心一下子冷了下来,如同当头被浇了一桶凉水。

    “元辅,你的意见呢?”崇祯问向新任首辅魏藻德。

    “陛下,迁都的事情乃是大事,不可不谨慎,不可不想清楚,臣以为当思虑清楚当迁不当。”魏藻德了一通,却没有明确表示出是支持还是反对。

    “你们的意见呢?”崇祯又问向了其他大臣,让他失望的是没人站出来,附和迁都之议。

    “陛下,臣以为李中允所言甚是,应该迁都南京!”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崇祯闻声看去,失望的发现话的是驸马都尉巩永固。巩永固只是一个无一丝权力的驸马,即使赞成又有何用?

    其实也不能怪大臣们不言,盖因为崇祯的行为已经伤透了大臣们的心。在位十六年有余,崇祯已经换了五十个首辅,平均每个首辅任职不到四个月。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

    在崇祯朝当官,每个人都得战战兢兢,有功了不,若是稍有过失肯定会受到严惩。

    拿迁都来,恐怕大部分人都认同迁都这个建议,能在温暖富庶的江南为官,当然要比北京这苦寒之地好得多了。可是却没人敢附和,迁都的同时肯定会有大臣留守北京,若是自己附和迁都却因此被留下来,不就成了替死鬼!即使自己不留下而是随同前往南京,可一旦北京陷落自己因为附和过迁都之议,不定也会替人受过。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还是老实闭上嘴巴,让他人出头吧!

    于是,便出现了满朝大部分官员都内心赞同迁都,却无人敢出声附和,这一奇葩的现象。

    关键时刻,又出现了搅局者,更是把迁都之议彻底粉碎。

    “陛下,李明睿迁都之议乃是妖言邪,臣请斩李明睿以谢下!”兵科给事中光时亨跳了出来,指着李明睿叫嚣道。

    “怎么是妖言邪了?”崇祯的脸色彻底冷了下来,满是厌恶的看着光时亨。

    “自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已有二百二十余载,靠着子守国门,以九边为依托,抵挡住了蒙古、满鞑的无数次进攻,这才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若无子守国门,恐怕整个北方已经不复大明所有。

    大明的每一寸疆土都是太祖皇帝带着先烈们流血打下的,岂能轻言放弃?附和此言论者,皆是苟安误国之佞臣!

    李明睿什么效法南宋之故事,南宋是开封被金兵攻下之后,高宗才定鼎南京。眼下北京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末好女婿简介 >明末好女婿目录 > 第211章 南迁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