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分与情义(1)
为人格破产,而生活中的每一接触都涉及某种“情义”。这就意味着,美国人毫不介意、根本想不到会涉及义务的那些细小言行,日本人都要一一慎重对待;意味着终年在复杂环境中谨小慎微,惟恐有失体面。
日本人的“情义”和“义务”完全不同。“义务”无止境,不论如何做也不可能完全报答。“情义”则不是无止境的。譬如,每年两度,每个家庭都要包装一些礼品作为6个月以来所受馈赠的答礼;女佣人家里年年寄东西来作为感谢雇用的谢礼。但是,日本人忌讳比所受馈赠更重的回礼。“赚礼”,是不名誉的事情。说送礼者是“用小虾钓大鱼”,很不好听。报答“情义”时务必要考虑周到。
只要做得到,人们都把相互之间的来往记录在案,不论是劳务还是物品。在农村,这些记录有些由村长保管,有些由组内一个人保管,有些则由家庭或个人保管。人们参加葬礼时习惯带“奠仪”。除此之外,亲戚还要送各种颜色的布匹来制作送葬的幡。近邻们都来帮忙,女的下厨房,男的打棺材,挖墓穴。村长有一本账簿记录这些事情。账簿对死者家庭十分珍贵,它记录了邻居们送了什么礼,帮了什么忙,上面名单也是这一家在别家死人时,必须还礼的依据。以上是长期的相互礼尚往来。此外,还有短期的礼尚往来。和一些庆宴一样,丧主对帮忙制作棺材的人要用饭款待,而帮忙者也要给丧主送些大米来做饭。这些大米也载入村长记录。举行庆祝宴会时,客人们也大都要带来一些米酒,作为宴会饮料。无论出生或死亡,还是插秧,盖房,联欢会,“情义”的交换都要仔细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