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挽狂澜
他如何解释。”
“好!”项伯放下手中的玉卮,痛快地说:“大王英明,我这就代你去传令,让各路人马原地待命,不要妄动。”项羽点点头,项伯起身离去。
项伯离开后,项羽走到大帐外,极目远望,大雪已经停了,蒙上银装的大地显得格外洁净,看得人心里也透亮了很多。他从地上掬起一捧雪,在手里用力攥成一个结实的雪团,奋臂向远处掷去,正中一根旗杆。身后的卫士赞叹道:“大王真是神力,要是我们,把吃奶的力气使出来,也掷不到一半的距离。”
项羽虽然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对敌人非常残暴,但对手下的将士却很宽厚,所以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和士卒的关系非常融洽。这些卫士都是从他和叔叔项梁在会稽起事的时候,招募的八千江东子弟中选出来的,是他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彼此的感情更是非同一般。听了将士的话,心情好起来的项羽问道:“这仗也打完了,你准备做什么?”
卫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等领到了赏赐,回家买几亩地,娶个媳妇,过好日子去!”
项羽笑了,“是啊!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人心思归,都想过太平日子了。这种刀尖上滚来滚去的日子,谁也不想再继续下去了。大家出来打仗,不就是为了吃饱穿暖,拼个好前程吗?推翻暴秦是个口号,我与秦国有国仇家恨,但对老百姓来说,只要能过上好日子,管他谁是国王,还不都一样?”
卫士问道:“大王,等天下太平了,您打算怎么办呢?”
项羽和蔼地笑道:“我带着虞姬,跟你们一起回江东,我做你们的楚王,好不好!”
“好啊!”卫士兴奋地说,“我们当然希望大王做楚王了,谁稀罕那个放羊娃(熊心被项梁立为楚王之前,在民间放羊)!说他是楚怀王的孙子,有什么真凭实据吗?就算他是楚怀王的孙子又怎么样?推翻暴秦、复兴楚国,那是项家的功劳,是武信君(项梁)和大王带着我们八千江东子弟打出来的,关他屁事。这个楚王就应该由项家的人来做!”
这些江东子弟兵对项梁和项羽叔侄是绝对忠诚的,他们同生死、共患难,当然希望项羽做新的楚王。项羽高兴地说:“好!等我做了楚王,你们这些江东子弟都是开国功臣,我不会亏待你们的。该赏赐的赏赐,该封官的封官,该授爵的授爵。我们共享荣华富贵!”说的兴起,项羽把身上的披风一挥,卷起一片积雪。
那名卫士神情却有些黯然,说:“上将军,我们当初一起出来的八千江东子弟,现在恐怕不到一半了!”听到这话,项羽也很伤感,低着头不再言语。
这时,雪地中有人匆匆而来,等他走近了,项羽看清是“亚父”范增。项羽知道他肯定是为了自己暂停军事行动的事情来抗议的。对于这个亚父,项羽一直很头疼,他一直以长辈自居,动不动就教训自己。不管是私下里还是公开场合,张口一个“羽儿”,闭口一个“羽儿”,碍于他的辈分和功劳,项羽只好勉强地答应着,拿他没有办法。
范增对项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建议立楚国王室后裔,号召天下群雄联手反秦。当初,项梁起事,范增向他建议说:“秦国吞灭六国,楚国是最冤枉的,所以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陈胜揭竿而起,打出楚国的旗号,号称‘张楚’,也就是要张扬楚国。这么做本来没错,但是他没有立楚王后裔,反而自封为楚王,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并不真正信服,所以最后导致失败。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我们应该立楚王后裔,这样才能号召天下群雄,让关东六国的英雄豪杰奋起推翻暴秦,复兴六国。”项梁接受了他的建议,找到流落为牧羊人的楚怀王孙子熊心,立为楚王,增强了以项梁、项羽为首的这一支人马的号召力,逐渐成了反秦联军的盟主。正因为范增有这样定国策的功劳,又是辅佐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