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山魈之泪
发在他邮箱里的哲蚌寺“光透文字”。梅萨拿出她抄录的翻译内容,递给了他。
跟先前的“光透文字”一样,标明“授记”的下面,是仓央嘉措情歌:
若依了情妹的期盼,
就断了今生的佛缘,
若随了修行的喇嘛,
就违了姑娘的心愿。
愿问亲爱的姑娘,
可否永远做伴侣?
答曰:除非死别,
活着决不分离。
注释:玛吉阿米,一个民间歌者的第一首歌。
香波王子说:“从北京雍和宫开始,所有‘光透文字’中的情歌都产生在仓央嘉措的人生出现重要转折的日子里。时间是顺延的,就是从少年到青年的生活轨迹。面前这首分上下两段的情歌产生的时间正是仓央嘉措最后一次离开哲蚌寺之后。”
梅萨说:“玛吉阿米死了,他还能唱出这么真切的热恋情歌?”
香波王子说:“是啊,我也一直想不通,仓央嘉措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他感情丰富,对爱情坚贞不渝,不可能不合时宜地乱唱情歌,一定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产生这首情歌的理由。”说着,盯上了这首情歌后面的“注释”:“玛吉阿米,一个民间歌者的第一首歌。”他皱起眉头说,“难道仓央嘉措有‘迁识夺舍秘法’,让死去的玛吉阿米唱出了他的情歌?但那也应该是以后的事。”
梅萨问:“更贴近实际的猜测应该是,它就是玛吉阿米的歌,她死后被仓央嘉措唱了出来。”
香波王子说:“不可能,仓央嘉措从来不唱别人的情歌。只能勉强这样解释:玛吉阿米死后,灵识常来和仓央嘉措相会,这首情歌就是相会后产生的。先不去管它了,更重要的还是‘指南’。”
哲蚌寺“光透文字”的“指南”是这样的:
首先:他抓住弯弓,接着:将箭搭上弓弦,然后:那弯弓拉
如满月,拇指把箭放松。就这样他把利箭射进,厉鬼茨沃莫安·
吉莫乌的前胸。“我是黑魔王,亚西尔,被派来,让罪恶的女人丧
命。”言毕,他已无影无踪,消失于花林乌紫。
香波王子说:“显然这是化用了《法音》里的句子,而《法音》指的是藏王朗达玛的兴亡。公元843年,信奉苯教的朗达玛开始灭佛,他下令将大昭寺觉卧佛像埋入地下,将所有寺庙、佛像、经书摧毁焚烧,并在桑耶寺、大昭寺等寺庙的墙壁上画上了僧侣饮酒作乐的漫画。出家人被杀、被逐、被迫还俗,或强迫他们打猎杀生,制造了西藏历史上的‘灭法黑暗期’。三年后,修行者贝吉多吉受到吉祥度母的指引,来到拉萨,用暗箭射中了正在大昭寺前看碑文的藏王朗达玛。朗达玛握着箭杆说:‘杀我早了三年,或者晚了三年。’说罢倒地死亡。贝吉多吉骑马逃跑,逃向了花林乌紫。”
梅萨说:“什么意思,‘指南’把我们指向了哪里?”
香波王子说:“指向了更早的历史,朗达玛、贝吉多吉、花林乌紫。朗达玛死在大昭寺门口,贝吉多吉逃向了花林乌紫。‘乌紫’我是知道的,清代驻藏大臣给皇帝的奏折里,常把拉萨北郊的乌孜山写作‘乌紫山’,因为此山脚下盛开着一片片野玫瑰,既乌又紫。至于‘花林’嘛,是不是应该这样解释:野玫瑰盛开的地方为花树之林,简称就是‘花林’,合起来就是‘花林乌紫’。而藏语把野玫瑰称作‘色拉’,‘花林乌紫’按照藏语的发音就是‘色拉乌孜’。如果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在任何一本西藏旅游手册中都能看到这样的表述:‘色拉寺坐落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
梅萨说:“你是说我们要去色拉寺?那是不是还要去甘丹寺?”她的意思是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合称格鲁派的拉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