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好口才与领导魅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政府的职能、权限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领导魅力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一变革要求的积极回应和主动调整。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媒体已经成为党政领导面对公众、与公众交流沟通的载体和平台。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干部面对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面对媒体,公众意识转化为媒体意识。具备新闻媒体知识,熟悉、尊重媒体运行规律,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把媒体作为与公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是现代领导干部必需的基本素质和才能。
厚实的理论功底、敏捷的思路、颇有深度的个人见解、雄辩的口才,生动的表情,这些因素对公众极具感染力和凝聚力,可以拉近与公众的心理距离,增强对公众的感召和影响。所以说,领导魅力的塑造,在面对媒体时,好口才必不可少。
口才是指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或面对媒体时,表达主体运用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
领导干部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是大政方针、计划指示的决策者和带头执行者,他们要通过口语表达来研究问题、部署工作、发号施令,要通过口语表达来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干部的言论往往指导着所领导地区、部门、单位的全局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重要领导干部的言论还会引起国际反响,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口语表达应有高标准严要求,概括地讲,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具有“好口才”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权威性。领导干部讲话的权威性,是领导者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领导干部的讲话不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都可能对下属和社会产生大的影响。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往往会带来不小的麻烦,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所以,领导干部讲话必须非常注意原则性和政策性。原则性和政策性是指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环境中,讲话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脱离这个限度随心所欲去阐述、说明、表现个人的思想观点。
第二,通俗性。领导干部讲话的通俗性,是指讲出的话不仅要生动、说理,而且要明事、易懂,使人乐于接受。要善于使用大众语言。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主要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在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第三,概括性。领导干部在讲话时,为了使人们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必须使用高度概括、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以达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第四,目的性。一切领导活动都是有着明确的目的,讲话也不例外,所谓目的,是指领导者为达到某些需要而形成的一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希望和要求。它是领导干部对领导活动结果的自觉意识和在观念上的设计。
(1)明了。即让听众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或明白他不知晓的事理。
(2)接受。即让听众在弄懂主题思想观点、立场、看法的基础上,真正信服接受,并付诸相应的行动。
(3)解惑。即让听众学习并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技能,解决生活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疑难。
(4)沟通。出于社交的需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达到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协调配合,行动一致。
(5)感动。引发听众心灵上的共鸣,受到感动或激励、鼓舞,与口才表达主体心曲相通,同悲同喜,同忧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