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防火、防盗、防小报”
    现在很多地方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防火防盗防小报”。所谓“防小报”,其实就是指提防个别小报记者。记者,头顶着“无冕之王”的神圣光环,记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岗位,在人们心目中,一个记者,就是代表真实,代表正义。记者怎么了?把“防记者”和“防火防盗”并列,虽有以偏概全的意味,但毕竟说明了个别记者与媒体确实出了点儿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出彩,个别媒体使出了浑身解数,“化平淡为新奇、化粗糙为精美”,依靠“骂人”、“猎奇”、“媚俗”、“模仿”……怪招迭出,花样不断翻新。目的就是要“吸引眼球”,增加“冲击力”。靠骂人出彩的,捕风捉影,偏听偏信,大做揭短文章。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媒体吃官司,赔偿、道歉,公信力大受影响。靠猎奇媚俗出彩的,竞相恶炒明星绯闻、大腕轶事……杀人、放火、跳楼……“星”、“腥”、“性”充斥媒体。靠模仿出彩的,则眼睛老是盯着人家,今天看到人家报上有什么新鲜东西,明天他也来一个,后天看到人家又有个新题目,他也照搬不误。结果是你用、我用、大家用,多好的内容也会变成陈词滥调。

    资料链接 混入英国皇宫的小报记者

    据英国《独立报》2009年5月25日报道,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调查报道”栏目编辑梅吉尔·马哈默德以前扮过大商人,曾令英国的王室贵胄跌落陷阱,狼狈不堪。日前,他又扮成一位中东酋长,通过贿赂英国王室司机,成功混入白金汉宫中。受贿的司机名叫希祖辛格,平时负责接送英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员出席应酬活动。梅吉尔和同事通过一名妓女认识了贪婪的希祖辛格,并付出1000英镑便买通了他。希祖辛格亲自打开白金汉宫的闸门,让他们不用接受保安检查,大模大样地走入宫内,还带他们在白金汉宫内到处参观,包括一些敏感区域。希祖辛格还允许他们对王室专用车辆进行拍照和录像,包括它们的车牌号。此事一出,举世哗然。现实中,个别记者、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追求“冲击力”的结果。他们不管内容如何,把自己本职责任抛到了脑后,把谋求利益摆在首位,还使得有些不是记者的人也去冒充记者,获取不法利益。真可谓是物欲横流,乱象横生。

    现象一,利用媒体话语权,敲诈勒索、栽赃嫁祸。不少“记者”打着新闻单位的招牌,四处招摇撞骗、敲诈勒索,几乎成了大大小小单位的“克星”。

    资料链接 电视台记者状告报社记者

    某地一家小店,曾迎来了热线记者唐某。唐某以接到群众投诉为由头登门采访,恰巧店老板的一个亲戚是省某电视台记者,店老板就全权委托了这个亲戚接待记者唐某。交谈中,双方互相通报了自己的身份,胆大的唐某在获悉委托人是同行后,并未就此罢手,依然拐弯抹角提出了“暗示”,希望小店出点封口费。谁知,被一口拒绝,小店代理人说:我做了十多年记者,还没看到过哪个记者有胆敲诈同行的。没能捞到油水的唐某确实也非等闲之辈,回报社后立即炮制出一篇重头稿:《记者调查餐馆扰民遇怪事:无证经营者理不直气却“壮”》。愣是把一个有营业执照的小店说成了“无证经营”。作为小店代理人的电视台记者看到文章后,大为惊讶,一怒之下,起草了一纸诉状,欲将这位同行告上法庭。于是一场“敲诈同行成被告:电视台记者状告报社记者”的新闻拉开了序幕。

    现象二,违反职业操守,收取“封口费”,制造行业“潜规则”。

    资料链接 真假记者排队领封口费

    2008年9月20日零点,霍州霍宝干河煤矿闷死一名叫吉新红(41岁,洪洞县曲亭镇北柏村二组人)的矿工,于22日下葬。直到9月底,集团公司才接到了干河煤矿的事故报告。奇怪的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简介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目录 > 一、“防火、防盗、防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