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译序 边缘意识与小说方法
识与行为二律背反式命题,通过鸟的突然转变,变魔术似的突然解消了。而这一命题,恰是三岛苦苦探索不得解脱的。①如果确如笠井所说,那么,三岛的批评可谓击中要害,但纵观大江的全部创作,也可以看到,《个人的体验》的结局,并不是大江关于“再生”问题思考的终点。毋宁说,自《个人的体验》起,一直到目前正在写作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大江都在苦苦探寻人类“拯救”“再生”的途径。在“雨树”和《新人呵,醒来吧》(由《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构成)两个系列作品里,清晰留下了大江探寻的轨迹。不过,《个人的体验》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被普遍接受,被新闻媒体广泛传播,而大江后来的探索则很少被一般读者注意,确是不必讳言的事实。书有书的命运,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吧。

    ①参见笠井洁、柄谷行人的对谈:《关于“结局”的想象力》,《国文学》杂志第35卷第8号。

    大江是一位方法意识极强的作家。他不仅认真研读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以至巴赫金的文学理论,而且,自己还专门写作了《的方法》等理论著作。但是,大江并不沿着内容/形式的思路去考虑文学的方法问题,他所说的“方法”,并不限于形式、技巧层面,而是贯注着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精神”,与“精神”融为一体、互为表里。作为方法的“边缘意识”,既与大江的构成方式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他认知世界的方式,甚至凝结着他的人格追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一时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物,成为新闻报道的中心,日本政府也按惯例拟议授予他文化勋章。但大江表示拒绝。他说:那勋章对我来说,会像寅次郎穿上礼服一样不般配。①寅次郎是一部系列电影里,一个幽默风趣的小人物形象。大江提到他,表明了自己的平民情趣和立场,也体现了他一贯坚持的“边缘意识”。他拒绝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同化,“走向边缘”;当然,是为了“从边缘出发”。

    ①参见大江健三郎在“大江光的音乐”演奏会上的讲演。《朝日新闻》1994年10月16日。

    ------------------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广岛札记简介 >广岛札记目录 > 译序 边缘意识与小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