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
对中国市场完全可以孕育出世界级的大品牌、进而在全球称王称霸当老大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希望集团走出四川,先后在上海、江西、安徽、云南、内蒙古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国有、集体、外资企业的广泛合作,迅速开拓了全国市场。
近期,他又迫不及待对全国各地农牧龙头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国内养殖业发动新一轮的快速圈地,组建‘新和石千’(新希望、六和、石羊、千禧鹤)四大金刚平台。目标很明确,作中国农牧业的龙头老大,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追赶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巨头美国嘉吉。正如刘永好所言“中国有13亿人,中国的农产业在全球应该是最大的农产业,全球最大的市场理应产生全球最大的农产业。”
新希望还在东南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扩张,在东南亚已有十家企业,在越南,更是成为强势品牌。
显然,本土企业家对中国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机会认识不足,对老大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争做老大位子的紧迫感不强。
一个行业只能有一个老大。这个位置一旦被占据,很难轻易被扳倒。所以,老大的资源值得珍惜,应该抢占!与其将来与别人争,不如现在就占!
3.把公益做成生产力
从唯利是图到公益奉献,从赚钱机器到企业公民,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不断地进化,一窝蜂的热衷于搞公益事业,以至于做公益事业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这对社会固然是好事,是一种进步。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思想高度和操作水准又千差万别,更有甚者,为了公益而公益,变成形式、变成噱头、变成刻意而为或不得已而为,再加上中国的公益事业管理还比较初级和粗放,问题多多,最后,连公益本身也备受争议。
相比之下,刘永好率领的新希望集团的公益事业却开展的红红火火,好评如潮。他把公益事业做成了传播力、影响力和生产力。
1993年,刘永好就联合国内9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发出倡议,动员民营企业家们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培训人才,参与社会扶贫。这项倡议及其行动被称为“光彩事业”。刘永好作为倡议者之一,在中国西部和中部的贫困地区投资近2亿元,兴建14家光彩事业扶贫工厂,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贡献。刘永好因此荣获全国光彩事业金质奖章并被推选为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2000年他还代表中国民营企业界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特别会议,向世界同行介绍中国的光彩事业。
2008年3月,新希望集团又启动了“奥运有我希望随行”的大型公益活动,“希望特使”乔伟将骑摩托车从新津出发,到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行遍全国30多个省市区,所到的300个地区的学校都会得到捐赠的体育器材用品,用于支持当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刘永好花费巨资投入的“新希望新农村扶助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除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外,主要将帮助农民发展规模化养殖以及建立农村金融担保体系。
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公益事业绝非脸面装饰和形象工程,更是社会责任和奉献,像天上的星星照亮我们的行程和心灵,也会幻化成力量。在这方面,刘永好是超脱的,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大智慧,把企业的公益活动做成了行业的驱动力,并整合各方资源,做成了社会性工程,做出了国际性影响,还借助国际基金做中国公益事业。这才是大公益,是公益事业的最高境界。刘永好是不遗余力的践行者、奉献者和呐喊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