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地
(11)非其所以:意思是不可能知所以然,即不可能知其原委和始末。
(12)入:会。“入于天”即融合于自然。
【译文】
孔子向老聃请教:“有人研修和体验大道却好像跟大道相背逆,把不能认可的看作是可以认可的,把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善于辩论的人说:‘离析石的质坚和色白就好像高悬于天宇那样清楚醒目。’像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圣人吗?”老聃说:“这只不过是聪明的小吏供职时为技艺所拘系、劳苦身躯担惊受怕的情况。善于捕猎的狗因为受到拘系而愁思,猿猴因为行动便捷而被人从山林里捕捉来。孔丘,我告诉你,告诉给你听不见而又说不出的道理。大凡人有了头和脚等具体的形体而无知无闻的很多,有形体的人跟没有形体、没有形状的道并存的却完全没有。或是运动或是静止,或是死亡或是生存,或是衰废或是兴盛,这六种情况全都出于自然而不可能探知其所以然。倘若果真存在着什么治理那也是人们遵循本性和真情的各自活动,忘掉外物,忘掉自然,它的名字就叫做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这就可以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
【原文】
将闾葂见季彻曰①:“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②,既已告矣,未知中否③,请尝荐之④。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⑤,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⑥,民孰敢不辑⑦!’”季彻局局然笑曰⑧:“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⑨,则必不胜任矣。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⑩,其观台(11),多物将往,投迹者众。”
将闾葂覤覤然惊曰(12);“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13)。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14)。”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15),使之成教易俗(16),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17),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18)。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19),溟涬然弟之哉(20)?欲同乎德而心居矣(21)。”
【注释】
①将闾葂(miǎn)、季彻:均为人名。
②获命:获得允诺。
③中(zhòng)否:行还是不行,说对了还是没说对。今天方言中还有这种表达法。
④荐:进献;这是对对方表示尊敬,意思同于陈述、说给你听。
⑤服:亲身实践。
⑥拔:举荐,提拔。公忠之属:公正、忠诚之类的人。阿:偏私。
⑦辑:和睦。
⑧局局然:俯身而笑的样子。
⑨轶(zhè):通作“辙”,车轮印。“车轶”这里代指车轮。
⑩自为处危:让自己处于高危的境地。
(11)观(guàn)台:宫廷前面的观楼和高台。本句断句历来颇多分歧,这里未从旧注。
(12)覤覤(xī)然:吃惊的样子。
(13)汒(máng):同于“茫”,“汒若”亦即茫然。
(14)风(fán):凡;“言其风”意思就是说个大概。
(15)摇荡:即遥荡,放纵自由的意思。
(16)成教易俗:即成于教易于俗,在教化方面有所成,在陋俗方面有所改。
(17)贼心:伤害他人之心。独志:自我教化的心志。
(18)所由然:为什么这样。
(19)兄:这里用如动词并具有意谓性含意,相当于尊崇、重视、看重的意思。
(20)溟涬(xìng)然:元气未分时浑浑沌沌的样子。弟:用法跟上句之“兄”字相同,意义与“兄”相反。
(21)居:心思安定,不竞逐于外。
【译文】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