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庚桑楚
堵塞不通;内心世界受到束缚便不可避除杂乱无绪和急促,于是外部感官必定会闭塞不通。外部感官和内心世界都被束缚缠绕,即使道德高尚也不能持守,何况是初初学道仿行的人呢!”

    南荣趎说:“邻里的人生了病,周围的乡邻询问他,生病的人能够说明自己的病情,而能够把自己的病情说个清楚的人,那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像我这样的听闻大道,好比服用了药物反而加重了病情,因而我只希望能听到养护生命的常规罢了。”老子说:“养护生命的常规,能够使身形与精神浑一谐合吗?能够不失却真性吗?能够不求助于卜筮而知道吉凶吗?能够满足于自己的本分吗?能够对消逝了的东西不作追求吗?能够舍弃仿效他人的心思而寻求自身的完善吗?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能够心神宁寂无所执著吗?能够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朴质吗?婴儿整天啼哭咽喉却不会嘶哑,这是因为声音谐和自然达到了顶点;婴儿整天握着小手而不松开,这是因为听任小手自然地握着乃是婴儿的天性与常态;婴儿整天瞪着小眼睛一点也不眨眼,这是因为内心世界不会滞留于外界事物。行走起来不知道去哪里,平日居处不知道做什么,接触外物随顺应合,如同随波逐流、听其自然:这就是养护生命的常规了。”

    南荣趎:“那么这就是至人的最高思想境界吗?”老子回答:“不是的。这仅只是所谓冰冻消解那样自然消除心中积滞的本能吧?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跟人们一块儿向大地寻食而又跟人们一块儿向天寻乐,不因外在的人物或利害而扰乱自己,不参与怪异,不参与图谋,不参与尘俗的事务,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走了。又心神宁寂无所执著地到来。这就是所说的养护生命的常规。”南荣趎说:“那么这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吗?”老子说:“没有。我原本就告诉过你:‘能够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朴质吗?’婴儿活动不知道干什么,行走不知道去哪里,身形像枯槁的树枝而心境像熄尽了死灰。像这样的人,灾祸不会到来,幸福也不会降临。祸福都不存在,哪里还会有人间的灾害呢!”

    【原文】

    宇泰定者(1),发乎天光(2)。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3),物见其物。人有脩者(4),乃今有恒(5);有恒者,人舍之(6),天助之。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7),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8)。

    备物以将形(9),藏不虞以生心(10),敬中以达彼(11),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12),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13),不可内于灵台(14)。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15),而不可持者也。不见其诚己而发(16),每发而不当(17),业入而不舍(18),每更为失。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19),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闲之中者,鬼得而诛之。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

    券内者(20),行乎无名;券外者,志乎期费(21)。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22);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23),人见其跂(24),犹之魁然(25)。与物穷者(26),物入焉(27);与物且者(28),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29)。兵莫憯于志(30),镆鎁为下(31);寇莫大于阴阳(32),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非阴阳贼之(33),心则使之也。

    【译文】

    心境安泰镇定的人,就会发出自然的光芒。发出自然光芒的,人各自显其为人,物各自显其为物。注重修养的人,才能保持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保持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人们就会自然地向往他,上天也会帮助他。人们所向往的,称他叫做天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庄子简介 >庄子目录 > 庚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