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七百零二章 历史扑朔迷离
气说道:“怎么没有?我还没说完呢,你就开始插话了。《大刀女秀英》一文就是专门记录周秀英事迹的。这本书上说周秀英参加起义时只有十七岁。十七岁的江南少女多半娇小玲珑,但是周秀英可能是个例外。以十七岁而能一人杀清兵数十人,其武功之高,可见一斑。
而要以一人之力杀数十人,则武功不但要高,体力也要非常好才行。你刚才也听火枪队的队员说了,周秀英所使用的大刀非常重,这个肯定是有点夸张了。要知道这百廿斤的大刀比关公的还要重,周秀英肯定没有这么大的力气。
但是这种夸张也证明了周秀英用的刀极大极重,一般人抡不动。这么大的刀让一个娇小女子来用,好像也不相称。所以大胆推测一下,周秀英是南人北像,身材高大健壮的女子。民歌又说“大红裤子小紧身”。这“小紧身”不知如何紧身法,民歌中既然特别指出可见并不是很常见的衣服。或类似于洪宣娇的裹胸黄绸也未可知。能穿紧身衣,身材多半是不差的。嗯,刘镒华同学,我在这里郑重的警告你,不要有什么想法!怎么提到了周秀英的身材好,你的大脑就开始胡思乱想呢?”
刘镒华有点脸红地说道:“哪里有啊?我哪里有脸红?你可不要血口喷人啊!嗯,那你是不是觉得,这些描写周秀英的文章全部都是假的?是不可相信的?”刘镒华现在赶快转移话题。
雪儿哼道:”怎么可能是假的?只不过是有点夸张而已。在这一点上,后代的历史学家都有了共识。和太平天国的洪宣娇不同,史专家一致认为周秀英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太平天国的洪宣娇,这个人物到底有没有。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史学家们还是议论纷纷搞不出一个头绪来。
只不过有点可笑的是——这些史学家们对真实历史的周秀英不怎么重视,反而对一个拿不准的太平天国的洪宣娇非常感兴趣。”
刘镒华这个时候也不忿道:“是啊。看起来每个人都是喜欢扑朔迷离的东西,越是虚幻的东西,人们越是喜欢去研究和追求。对了,史学家们有没有研究出周秀英到底叫什么名字?我刚才听火枪队的队员们说周秀英有好几个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雪儿说道:“对于这一点我也搞不清楚。看起来你只能去问周秀英本人了。后代的史学家,对周秀英的名字问题根本就不屑一顾,管你叫什么呢?所以,周秀英到底叫什么名字,史学家们就没有一个定论。
只不过在各种野史和正史记载中,对青浦农民周立春的女儿的名字是各种写法。清朝两江总督怡良的奏章《两江总督怡良等奏攻占上-海及捡杀小刀会首领折》中写作“周秀成”。海上茜红馆主的笔记《螟巢琐记》中则写作“周玉英”。《黄渡续志》和黄本铨的笔记《枭林小史》中则作“周秀英”。
一个人如何能有几个名字?一般的解释是由于中文中的同音字太多而造成的。就好像周秀英的父亲周立春在很多文献中就写作“周烈春”或“周列春”这有可能使在上-海方言中是同音字的缘故。
但是这却不能用在周秀英的情况上。因为“秀”和“玉”。“成”和“英”无论在上-海话还是别的什么话中都不是同音字。发音都相去甚远。
当然还有一种另解释是名字是大名,另一个则是表字↓如,鉴湖女侠秋瑾字璇卿,小字玉姑。别号竞雄。又别署鉴湖女侠。也是同一个人几个名字。所以周秀英这位女将完全可以是姓周名秀成字玉英。这好像完全符合起名取字的规则吧?
只不过问题是。清朝一般男子到20岁才有名有字。女孩子许嫁笄才取字。而且,周立春家境不好,有可能不识字。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女儿名字肯定没有这么复杂。
为什么说周立春不识字呢?因为在起义前曾经想向路过此地的福州将军怡良告状,但是由于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