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二、亚里士多德:智慧在于研究最初的原因和本原
最后目的。所以,它本身是不动的,却可以引发天体和万物运动。

    由上述可见,亚里士多德在实体问题上搞不清共性和个性的真实关系,结果最后把共性绝对化,承认神的存在。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实际上重蹈了他老师的覆辙。

    3.物理学:运动、空间、时间与世界图景

    我们先从“物理学”这个词说起。我们在中学读的一门学科叫“物理学”。在英语中,物理学是physics,它来自希腊语physis。physis的本意是自然。所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物理学不是与化学并列的一门具体科学,而是以整个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具体说来,它是研究运动、空间、时间,以及关于天体等各种问题的。

    (1)运动、空间、时间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最先为运动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说:“潜能的事物的实现即是运动。”

    他以可建筑物为例。可建筑物是指正在被用来建筑的东西,建筑活动就是可建筑物的实现,这个实现就是运动。

    亚里士多德有时把运动等同于一般的变化,有时把二者区别开来,使运动从属于一般的变化,所以在他那里运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他把广义的运动区分为四种:本质的变化,即产生和毁灭;性质上的变化,如黑变白;数量上的变化,即增多和减少;地点上的变化,即位移。狭义的运动不包括第一种变化,只包括后三种变化,因为在他看来,产生是由否到是,毁灭是由是到否,而运动是由是到是。在三种运动形式中,他认为位移是最基本的,其他运动形式都包含着位移,都以位移为前提。

    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原因作了细致的分析。他认为,一般说来,一个事物的运动只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运动的事物本身具有能运动的潜能,另一方面是能使事物运动的推动作用。只有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运动才能实现。所以,他觉得从运动原因的角度来为运动下定义会更明白易懂些:“运动是能主动的事物和能被动的事物,作为能主动者和能被动者的实现。”亚里士多德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事物进行什么样的运动,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例如,油脂能够燃烧,而不能被压碎,这是油脂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燃烧的实现还需要人去点燃。

    在分析自然事物运动的内因时,亚里士多德往往把它归结为目的因。他认为,在自然发生着和存在着的事物里都是有目的的,这正像技艺制作是为了某个目的,自然事物也是有目的的。植物生长叶子是为了掩护果实,根往下长是为了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在自然中尽管见不到有意图的推动者,但必须承认到处有目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说的目的是指事物的内在目的,它和后来有的学者讲的上帝创造老鼠是为了给猫吃,创造猫是为吃老鼠的神学目的论是有区别的,即使如此,用所谓“目的”来解释自然现象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说明,是一种肤浅的做法。

    在追寻事物运动的外因时,由于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非生命的事物的运动都必须有外因的作用,追寻来追寻去,最后找到了第一动因。在他看来,A事物运动要有B事物作为外因,B事物运动又要有C事物作为外因,以此类推,必定有一个终极的动因,它本身是不动的,所以它不再需要另一个事物作为它的动因,而它却是其他事物运动的原因。这样一个动因不可能像我们用手推动一块石头那样起作用,因为推动石头时,手也必然在运动。因此,终极动因只能作为目的而起作用。亚里士多德把这个终极目的称为神。不过,这个神仅仅作为动因而存在,并不主宰人世间的祸福。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看法有合理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他没有把运动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样就使他接近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当然,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希腊哲学漫谈简介 >古希腊哲学漫谈目录 > 十二、亚里士多德:智慧在于研究最初的原因和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