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我觉得这类公报往往是放空炮。”
基辛格说:“我们不回避双方的分歧;签公报又有什么用?列出双方不同的观点,岂不等于告诉全世界,中美双方在吵架么?!”
基辛格对于周思来的谈判方式是感到震惊,也十分钦佩的。基辛格代表美国已经经历了多次谈判,包括跟苏联人、越南人的谈判,还没有碰到过周思来这样的对手。其他的谈判者急于想显示自己高明或者哗众取宠,有时采用一种“色拉米”香肠式的办法:他们象切香肠一样,把他们的让步切成小片,切得越薄越好,而每作一点点让步,拖的时间越长越好。这种办法给人以虚假的印象,好象是很强硬。由于双方都不知道哪是最后的一片香肠,因而双方都想等着瞧,这样就进一步拖长了谈判的时间。由于双方消磨了过多的时间、精力,都志在必得,压力也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这样也就很容易使谈判者走火,超出慎重的界限。上次讨论“七·一五”公告时中国人是这么做的;这次,中国人还是这样做。那就是尽可能确定一项合理解决办法的性质,一步就跨到那里,然后坚持立场不变。这样作,一开始就接触实质问题,又显出谈判者的真诚。这位被称誉为世界超级谈判大师的基辛格,在他后来写的回忆录承认他在别的谈判中,也经常采用中国人教给他的这种办法。他写道——
只要有可能,我在后来同别人进行的一些谈
判中总是尽量采用这种办法——有人把这种办法
斥之为“先发制人的让步”。事实上,尽管开头的让
步似乎大一些,但与那种“色拉米”香肠式的办法
相比,几乎可以肯定,总的让步还是比较小的。这
种一步跨到一个合理立场的战略明确无误地摆出
了无可改变的立场;这样做更容易维护自己的立
场,而那种旷日持久、零敲碎打的细小步伐所积累
起来的效果却是不容易维护的,在那样的过程中
总是会掩盖问题的实质。
此时,周恩来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两国打过仗,敌对和隔绝了二十多年了。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跟外界打交道,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周恩来微笑着扫了大家一眼,说,“现在该吃烤鸭了。我们将在下午提出一个公报的初稿。”
毛泽东与周恩来鉴于中美双方分歧如此之巨大,已经拟定了会谈公报的有关方针,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争取双方发一个公报,也做了谈不成不发公报的准备。这段历史证明,正因为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方针,使我国在这次谈判中一开始就从根本上立于主动的地位,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周恩来特地让担任总理助理的熊向晖参照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的公报样式,草拟一个我方提出的公报初稿,将中美双方的观点并列。
在吃了一顿烤鸭之后,周恩来向美方交出了我方草拟。的公报草案。周恩来笑着说:“公报由双方各自阐述不同的立场观点。我方已经列了我们的观点。下面留下了一些空白面由你们阐述你们的观点。然后双方再进行讨论。”
基辛格当即看了,大为惊诧。他的助手们看了,面面相觑;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交出的公报初稿的构思是前所未有的。它以十分鲜明的词句阐述了中国对一系列问题的立场。从中可以看出,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是寸步不让的。基辛格沉默了一会,对周恩来说:“总理先生,这样的方案,我看,在国际上和美国国内都是无法接受的。”
谈判僵持着,没有进展。脸色都很严肃,气氛比较沉闷。
周恩来语调并不高,却说得很实在:“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分歧的典型公报,往往是祸根。既不解决问题,又会导致更深的矛盾。”
基辛格脑筋转得很快,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