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应用中的诡辩术
。”那人听了十分高兴,于是站起来把其他讨债的人都劝说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急急忙忙来到欠债人家里,一心认为债户能单独还债。岂知见面后欠债的人对他说:“昨天劳你坐门槛,甚是不安,今天早来,可先占把椅子。”这时,那讨债人才发现欠债人毫无还债之意,意识到自己上了当。
“你明天早点来”这句话,其字面上的涵义是清楚的。但是,由于欠债人故意制造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即背着其他讨债人偷偷地对坐门槛者说这句话,这就引导对方产生误解:认为欠债人没有那么多的钱一下子还清所有的债,而是暗示要先还欠自己的债。果然,这个讨债者中了诡计。从逻辑上看,就是有意制造或利用某一特定语境,使别人对某一句话形成自己所期望的理解。
03 父在母先亡
一个有迷信思想的人,请算命先生算一下自己的父母的享寿情况。算命先生照例先问了一遍来人及其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然后装模作样地屈指掐算了一会儿,于是回答说:“父在母先亡。”这个人听了以后沉思片刻,付钱而去。
为什么求卜者对算命先生的话不怀疑,付钱而去呢?这是因为“父在母先亡”这句话有歧义,人们对它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说它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①父亲尚在,母亲已经去世;②父亲先于母亲而亡,即母亲尚在,父亲已经去世。而且这两种解释不仅适用于现在,也适用于过去和将来。如果求卜者的父母实际上都已去世,那么算命先生会说,我说的是过去的事;如果求卜者的父母都还健在,则算命先生会说,我说的是将来的事;如果求卜者当前父在母不在或者母在父不在,那么算命先生也会作出解释。总之,不管是什么情况,求卜者都会觉得算命先生的话是对的。实际上,算命先生是故意玩弄歧义句的诡辩借以骗人。
04 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某工厂的一位车间主任看见工人小王上班对在车间里吸烟,就批评他说:“厂里有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小王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当然,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小王的回答显然是一种诡辩。因为结合当时的语境,车间主任的话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不允许吸烟,而小王却把它歪曲为“不能一边吸烟一边工作。”经过这样的歪曲,不仅使停止工作过烟瘾合法化,而且变成了什么时候想休息一下就可以搁下工作抽支烟。
05 行也不行,不行也行
某报上曾刊登了一幅题为“也是伯乐”的讽刺漫画:
一位以“伯乐”自居的领导干部,口叼香烟坐在那里要挑选千里马。在他的两旁有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写的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诡辩手法之一叫“诉诸权势”,即一个人说话和办事情,一不讲道理,二不顾客观事实,而是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凭借手中的权力以势压人。从哲学上看,这是典型的“唯我论”和主观唯心论;从逻辑上看,是明目张胆地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本来“行”和“不行”是两个矛盾的概念,漫画中的这位领导干部硬把“行”说成“不行”,把“不行”说成“行”,从而作出两个包含逻辑矛盾的判断,这如同我国秦朝的赵高倚仗权势“指鹿为马”一样霸道。横批“不服不行”活画出这种人“唯我独尊”的心态和恶霸作风。对于这样的“伯乐”,我们应该根据党的干部政策及客观事实,予以充分的揭露和进行必要的斗争。
06 立等可取
一天上午,小李到一家国营钟表修理店修表,修表师傅接过手表看了看说:“下午来取。”小李说:“怎么还要下午取呢?店门外挂的牌子上不是写着‘立等可取’吗?”修表师傅不耐烦地说:“你站着等到下午取,也是‘立等可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