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笺注_丁福保居士
湛圆寂、本自无迷、又焉有悟。众生染著尘溷、播弄识神、昭昭灵灵、精光外走、六根四大、不悟假合、于是有形骸障。饮食男女、妄生贪著、于是有嗜欲障。豪杰殚智力以营世务、于是有功名障。才士骋聪颖而工藻绩、于是有文字障。拘常随俗、缚而不解、则有事障。穷玄参妙、悟而转迷、则有理障。种种颠倒、总属无明、沉沦诸趣、轮转生死、实由于此。初祖西来、尽扫文字见解、单提性宗、顿悟成佛。是故迷情未尽、则历万劫而不超凡。自性若明、则一刹那而立证圣。既曰自性、本自如如。迷时谓之众生、自性非减、佛是众生。譬之水结为冰、不离此水。悟时谓之佛、自性非增、众生是佛。譬之冰消为水、本自无冰。迷则有缚有解、愈解愈缚。悟则无缚无解。并解缚而两忘。迷则以药治病、药即是病。悟则无病无药、合病药而双遗。当其久在迷涂、千生万劫、无限辘轳。及其豁然大悟、一了百了、有何阶级。故悟惟一顿、安得有渐。分顿渐二门、不悟者之言也。何以故、六祖一樵采獦獠、闻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立悟、遂傅诸佛心印。神秀之徒、时时定摄、时时拂拭、而争祖争衣、贪嗔不除。故知悟必以顿、渐则未悟。悟之法门、有一无二。六祖之法宝坛经、盖言悟也、言顿也。其言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心悟转法华、心迷法华转。悟之谓也。其言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顿之谓也。打迷纲于一空、耀心珠于独朗。布宝筏于苦海、秉慧炬于昏衢。未有若此经之明白直截者也。六祖未尝读书识字、而吐语为经、符契千圣。乃知般若之中、何物不照、何义不了。

    明憨山大师曰、或谓吾佛四十九年、末后拈花、且道未谈一字单传。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目为单传。此经岂非文字乎。然殊不知此事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一法、不立一法。既本具足、是则佛未出世、尘尘刹刹、未尝不炽然常说。祖未西来、物物头头、未尝不分明直指。如是观之、世尊终日直指、达磨九年说法、又何有教外教内、单传双传耶。若人顿见自心者、则说与不说、皆戏论矣。此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味平等、原无纤毫回避处。悲哉、人者觌面不知、知则谛信不疑、本来无事、无事则又何计佛祖出世不出世、说法不说法耶。则此刻、刻空中乌迹耳。

    证道歌曰、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宏德禅师注曰、宗通者、即悟诸佛之心宗也。乃达磨大师单传直指之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唯在当人自证自悟、到无证无悟之地。所以从上诸老递相出兴、向千圣顶□上提持者一著子、俾学者尽得单传直指之妙。方谓宗通也。然后命掌藏钥、按阅一代圣教、备知顿渐秘密不定之方、藏通别圆之味。方谓说通也。宗说既通、定慧均等。方谓圆明不滞空也。案此条可作般若品末说通及心通之注。心通即宗通也。

    问北宗之提倡看心看净、如何解释。答曰、宋邹志完云、于十二时中、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检点不放过、便见工夫。此即看心之说也。神秀偈、时时勤拂拭、此句属于看心。不使惹尘埃、此句属于看净。问除坐禅品外尚有看心看净见于别品中否。答曰、见于定慧品、有人教坐、看心观静。观之与看、静之与净、皆通借字。又见于顿渐品、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看心则心有所住。观净即看净。又付嘱品、汝等慎勿观静。凡三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案后人增删此文名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所增之事实、间有穿凿附会之处。且文笔亦陋。今从全唐文录出。存其旧也。)

    唐释法海撰

    全唐文九百十五、法海字文允。俗姓张氏。丹阳人。一云曲江人。出家鹤林寺。为六祖弟子。天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师讲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笺注_丁福保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