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注_丁福保居士
改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序文亦未为后人所窜乱。正统本有无名氏跋一首。嘉靖本则摘录跋中之语、名曰历朝崇奉事迹、而删其跋。正统本共分九品。曰悟法传衣第一。嘉靖本改为行由第一、分其后半为般若第二。正统本曰释功德净土第二。嘉靖本改为疑问第三。正统本曰定慧一体第三。嘉靖本改为定慧第四。正统本曰教授坐禅第四。嘉靖本改为坐禅第五。正统本曰传香忏悔第五。嘉靖本改为忏悔第六。正统本曰参请机缘第六。嘉靖本改为机缘第七。正统本曰南顿北渐第七。嘉靖本改为顿渐第八。正统本曰唐朝征诏第八。嘉靖本改为宣诏第九。近刻本又改为护法。正统本曰法门对示第九。嘉靖本改为付嘱第十。其间字句之不同者尤不胜枚举。于以知坛经之窜乱、其在正德嘉靖间乎。明人好窜改古书。已成为风俗。不独于佛经为然也。余尚有嘉靖小字刻本、及闵刻朱墨本。亦为坛经中之佳品。此外则有福建鼓山刻本、长沙刻本、金陵刻本、如皋刻本等、皆近时普通单行本也。
坛经最要之宗旨、在于示明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即是自心。自心即是真佛。故不必舍自佛而求他佛、但觅自心佛可也。其重要之下手处、在于依法修行。修须自修、行须实行。其所修所行者、先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痴愚等十恶、再去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八邪。去十恶八邪、即是除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是之谓归依自性天真佛。故六祖谓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也。若不能依法实行、口善心不善、虽诵经念佛奚益。南辕而北其辙、其去真佛也远矣。
学者之于坛经皆宜诵读之、讲贯之、思索之、体认之。以反求诸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之间。六祖之所谓心平何劳持戒、吾则求吾心之如何能平。六祖之所谓行直何用修禅、吾则求吾行之如何能直。六祖谓恩则孝养父母、吾则求孝养父母之所以尽其恩。六祖谓义则上下相怜、吾则求上下相怜之所以尽其义。六祖谓让则尊卑和睦、吾则于尊卑思所以行其让。六祖谓忍则众恶无喧、吾则于众恶思所以致其忍。于此六者、无一不致其精微曲折之详、无一不能贴向自家身心上做工夫。以截断其旧习、以变化其气质、虽读此一经、而已入圣贤仙佛之境界矣。呜乎。独处不能谨、口诵不能实行、徒以经典梵呗、严饰乎外。伪也。欲以虚伪之善、盖真实之恶。自可欺、人不受欺。人可欺、佛其可欺乎。
禅家所有语言、皆机锋相对、因病与药、使参问者舍去执见、直入中道而已。故圭峰禅师曰、性不易悟、多由执相。故欲显性、先须破执。其所谓破执者、试以金刚经证之。经曰、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又曰、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又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曰、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又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又曰、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又曰、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又曰、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又曰、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又曰、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又曰、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又曰、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又曰、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又曰、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曰、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曰、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又曰、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此等句、不及备录。录此以见谈般若者、随说随扫、以破人之执著之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