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笺注_丁福保居士
。后世之谈禅者、其法皆出于般若部。所以问者曰是、则答曰非。问者曰非、则答曰是。问者曰有。则答曰无。问者曰无、则答曰有。且即毁即赞、即赞即毁。即立即破、即破即立。即体即用、即用即体。即言语非言语、非言语即言语。一时权宜相当、故有与甲相宜者、未必与乙相宜。与乙相宜者、未必与丙相宜。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故六祖为志道曰、汝忽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虽然、立教皆为对机。对机者除病除执也。若本无此病、即无庸服药。本无此执、亦更不必破。无病而药、无执而破。则无益而有损矣。善夫莲池大师之言曰、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不足尚矣。只看达磨对梁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广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反而观之。执净土非禅宗。执有为非无为、亦复如是。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苓连。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连枳朴亦有时当用。而桂附参耆亦有时当斥也。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予尝谓六祖坛经不可使无智人观之。正虑其执此而废彼也。

    心性二字、空宗与性宗等解说各不相同。惟禅宗则毫无区别。所以黄檗禅师云、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见传心法要)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学者据以上数则、既知心性非异、可以读坛经矣。

    六祖之碑铭及坛经序中有最难笺注者三处。王摩诘所撰六祖碑铭中之泉馆二字。余注曰、泉馆即渊馆也。筑馆于重渊之下、犹言穴居也。唐人避高祖讳、故改渊为泉。当时颇以未得碓证为憾。后偶阅袁褧仿宋本六臣注文选中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原注曰、渊客鲛人、皆水中居、故筑室构舍于岩流之下。此即泉馆之出处也。他日当为补入注中。又法海坛经略序中之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三句。又德异坛经序中之末上二字。此三处皆不易笺注。学者慎勿滑过。达摩或作达磨。惠能或作慧能。皆可通用。第七品中之羊鹿牛车。近时新刻本改为羊鹿之车。大谬。万不可用。不知法华经中共分四车、曰羊车、鹿车、牛车、白牛车耶。此略举之。其说详载注中。

    数年前有客问余曰、坛经第一品中、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此山何名也。又问第七品中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此泉何名也。第十品中嗣法四十三人、其名详于何书。何名也。余于时不能答、旁有座客代余答曰。此乃考据文字、于明心见性毫无交涉也。然余终以不知此答为憾。近来阅书稍稍留意、积久则此山与泉及四十三人皆碓知其名。已详载坛经注中矣。

    注中偶有重复之处。因经中往往有极机警极爽利之话头、与极碓实之理解、非仍引前注不能了然者、故又重复而用之。非若专门名辞、前已注过者、则每用注见前、或详见前注。可以了之。若理论则反不如径将前注仍注一番。学者既省检查之劳、又获熟读之益。故注者不避重复之诮也。

    说铃为说部丛书、内有现果随录一种、其九十一则、载江北沉生、幼厕黉宫。恃才妄作。读书萧寺中。见六祖坛经。妄举朱笔涂抹。回家暴亡。示梦于父曰、吾以涂抹坛经、现在地狱。身带火枷。苦楚难忍。父为我到寺读书处、寻出坛经、洗去涂痕。庶可脱苦。父悲痛不胜。入寺搜访。果见原本。急洗去旧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笺注_丁福保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