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46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46集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史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覩弥陀。】你读到这段会有个疑问:「见性?明明六祖大师说:什么叫摩诃?就是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自性无形无相,那怎么见?」其性本空,就是空性。「您意思就是说念念见空啰?」不是,念念见性就是念念不执着,知道与空相应就是念念不执着,如果你能够这样,你就是个开悟的人。所以,自己有没有悟不要问别人,你检测一下就知道了,执着就是不悟,真的可以不执着,那见性与否你自己知道,这样才可以〔常行平直〕,〔平〕是心中平,〔直〕是行直,平直是《六祖坛经》很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心平行直。平直,很多人解释为正直,这样不对,正直这个概念很抽象,就是说:「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不对我就跟你说不对。」行直的意思就是他不执着,这样他才能够心平静。能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就是个开悟的人,他一定当下就是极乐,所以这一段就是自心净土。你不要学人家乱说:「心净即佛土净,又何必往生极乐世界呢?」这个理论是对,但你没有这个功夫,你讲这话很好笑,因为你不是那样的人,你为什么不承认?对于佛法,你不要辩,你是什么人你自己也知道,如果连自己都在骗自己,你学什么佛法?!心净即佛土净?那我现在把你丢在冰天雪地,看你怎么生活?但是不管冰天雪地或是岩浆中就是有其他的生物,而我们几乎只能够在我们这个纬度生活。比如说我们生活在亚热带,如果你到比较寒冷的地方,譬如东北长白山上,马上就觉得身心不舒服,没有办法适应。所以你能够骗自己吗?你说得口沫横飞,把境界说得那么高,其实却做不到,你不觉得这样很可怜吗?当别人在跟你高谈阔论,他谈的理论也许对,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你要愿意去学习,才能真正受益。比如你现在心不净,但是你愿意念佛,总比心不净又不愿意念佛的人好。我不是叫你只念佛,不求突破,你念佛跟开悟没有抵触,你还是要迈向开悟嘛!阿弥陀佛的圣诞是哪一天?哪一本经典有记载?后人就是以永明延寿禅师的生日为阿弥陀佛的圣诞,因为大家公认他就是阿弥陀佛化身而来的,永明禅师讲这句话很多人都误会他在宣扬净土,贬低禅。他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的人就误会永明禅师,他既然叫永明禅师,那他是学禅还是学净?你不要被几个名词弄糊涂了,那是永明禅师要教你禅你不懂,所以他就教你净。永明禅师把两个合起来讲,「有禅」就是指开悟的人,禅师是指开悟的人,我们一般称师父只能够称为法师,而且古代的人活着一定不会自称禅师,禅师是往生了之后皇帝追封的。「有净土」,开悟的人也念佛,也想往生极乐世界,一般就解释成了禅净双修。「犹如戴角虎」,所有的动物当中,老虎可以说是相当地凶猛,三界就像个牢笼,老虎有能力跳脱牢笼,虎代表开悟的人,犹如老虎有角,就是比一般的老虎更厉害,这个角就是净土的意思,就是他不但开悟,又能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他的层次就更高。「现世为人师」,那你说他要教禅还是教净?看根器嘛8来生作佛祖」,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必然成佛嘛!这就跟你讲得很清楚,禅跟净不相妨碍。【史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你要好好地读这句话,不然你会误会。表面上六祖说你不需要往生极乐,但他并没有说你不可以去,〔不断十恶之心〕,阿弥陀佛怎么会来接引你呢?!很多念佛的人〔不断十恶之心〕,用什么理由来讲「我要带业往生」?这是对佛法的误解。带业往生是阿弥陀佛慈悲才跟你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