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48集
上课就是个学生,你是个好学生吗?改天换你去教书,你会是个好老师吗?这样一分析,你是个好人的举手?你就觉得:「师父,你这样讲太苛刻。」不是,本来就应该尽好你的本份,这样才是一个好人;你不要觉得你是个好人,又何必学佛!学佛,就是让你更清楚,不然,说不定你是非不分都不知道。换个角度来讲,〔持戒〕是因,〔心平〕是果,所以我们每个人一开始要勤修戒定慧,我们要〔持戒〕。戒律不是在绑着你,它是在保护你,而且它本身就是做人的本份,不是你学佛法才要有,你不想被它绑,就等于在放纵自己,不愿意当个好人。【行直何用修禅。】〔行直〕就是表现出来很自在。怎样才能自在?随缘才能自在,就是要不执着,就是面对一切人事时地物都不执着,才能自在。不被一切境界所影响,本身就自有定,所以说〔何用修禅〕定!假设你一天到晚被人家影响,就代表你没有定,所以你要修禅。以修禅跟行直的角度,〔修禅〕是因,〔行直〕是果。简单讲,一个修行有成就的人就是心平〔行直〕,他本身就具足戒定慧。这就是一个总纲领,就是一个结果。【恩则亲养父母,】这两句话在教你做人。我们在回向偈里有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最直接了当的说法,父母对你的恩惠很深,你不孝顺,真的不用来学佛。你也知道并不是每个学佛的人都孝顺,你要老实面对你的内在。谈到你的内在,你真的要惭愧,要忏悔,你不改过,你来听佛法是没有效的。无论你跟父母亲有什么误会,或他们做错什么,真的要化解。父母亲做的当然不一定都对,因为他们也是凡夫,但他们对你有恩,哪怕他对你没有恩,我们还是要慈悲,你不宽恕别人,就等于不宽恕你自己。要孝顺父母亲事实上是很简单的,你只要陪他们聊天,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而不是一个月拿一万块钱回来就行了。有的人养狗比养父母亲还要尽心,养个贵宾狗一个月都要花三万块,还要替狗洗澡,你也没有替父母亲洗过澡?把宠物当父母,甚至还有人申请要和宠物结婚,我真的是要昏倒。如果你讲:「我是个孝顺父母亲的人。」那我恭喜你,你成佛已经有八分的希望了。在戒律当中,戒就是孝的意思。为什么?假设能够把众生都当作是父母,自然就不会伤害众生了;如果能把众生都当作父母那样的孝顺,那你了不起。不是儒家才注重孝,佛法也很注重。以广泛的角度,上报四重〔恩〕,事实上对我们有恩的人很多,首先要知恩,你不能够只是说,说了还要做。当我们说谢谢,你一定要表现出你的诚意,你要付出行动,千万不要只是口头禅,既然是感恩,你要付出行动要报恩,所以要「知恩、感恩、报恩。」【义则上下相怜。】对待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要讲〔义〕。义就是仁义,仁字就是两个人,就是将心比心。对人不要选择性的分别,对亲跟疏都要平等。我们要悲悯众生,仁义之心一定要有。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就是佛法的五戒,不杀盗淫妄酒。你现在静静地回想,你有报恩吗?你有仁义之心吗?你有才像个人,这叫做人。先不要谈成佛,人成则佛成,做人不成谈什么修行?六祖大师讲的东西是很实在的。我不喜欢唱高调的人,有很多人跟我谈起法来高谈阔论,我常常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有孝顺父母吗?如果没有的话,就不必谈了,你也不用跟我请法了。」我现在跟你讲法就是要你先回去孝顺父母,等你具备了再来问我第二个问题。你们不要只顾去参加禅七、佛七啦,你的内在难道你不知道吗?你的内心不善,不能够降伏内在,你参加那个有用吗?你为什么骗自己?不要自欺欺人。你要懂得修正、改正,愿意忏悔的人就容易改,不会忏悔的人就不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