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49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49集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这两句话谈的是处世的哲学。过去还没有出家之前,我在讲《易经》,便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事实上这两句话古人也说过类似的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跟别人在一起,长长久久,我们〔让〕一下又何妨?我们不需要跟人家争,如果你要争的话,你自己跟自己比就好了。不过,我们进步的目的不是要打败别人,而是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借着更多的能力来耀武扬威。你要知道什么叫悲心,什么叫大悲心,不太一样。悲心就是:「我有悲悯众生的心,但我没有能力帮助众生。」大悲心就是:「我有这个心,也有这个能力。」我们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时,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你现在虽然没有那个能力,但你要有悲心,没有悲心的人就是自私的人。当我们懂得退〔让〕,懂得不跟众生计较时,我们跟任何人在一起,无论是〔尊卑〕还是老少,自然就〔和睦〕相处了,人在一起最重要就是和。你会说做人很困难吗?也不会很困难,几个关键字真懂,你就这样做。现在是怕你不这样做。你会讲:「为什么要我让你,为什么你不让我?」就像两个人开车碰到一段窄路:「你为什么要叫我后退,你却不后退?」你看闯红灯也是一样,争先恐后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对别人好,别人说实在的也不见得会对你好,因为这牵涉到甚深的因果。为什么?你现在随意在路上散步,就会看到有人虽然不认识你却对你笑;你也会看到别人虽然不认识你,看到你就瞪你。你觉得真是莫名其妙,这个感觉很奇怪:「我们都不认识,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他虽然不认识你,但是他看到你就生气,这就是过去的因缘,很深很复杂的因缘,你不知道。你虽然很注意,很不跟别人计较,很退让,但是有些人还是对你很不礼貌,有的人可能还是会讲话来讽刺你,所以我们要〔忍〕辱。忍辱不要解释成忍耐,而是我们懂得宽恕别人,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安〔忍〕,就是心安住了。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跟别人吵架,跟别人发生争执。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几个字,你这一辈子能够彻底做到,你真的是风平浪静,海阔天空。六祖大师一开始就把为人处世的道理讲完了。【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为人处世都做到了,再来谈修行。这句话就是你要精进的修行。就像古人〔钻木〕取火一样,虽然刚开始不会有火,但是你不断地做,它必然就会〔出火〕。〔淤泥〕讲的是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定生红莲〕就是说你能够出三界,如果按照前面谈的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会往生极乐,莲花化生,这句话就是我们常讲的「出污泥而不染」。很多人常常讲这句话,以后你就问他:「如何出污泥而不染?」他说:「没办法,我掉到泥巴里面就被染了。」就像最近前总统贪污的事件,因为有权有势,他的因缘条件让他贪,因为你无权无势,你的因缘条件没有机会让你贪,假设有那个因缘条件,说不定你会贪更多。当我们在骂别人时,你要看看自己的内心,我们只能够讲,那个条件诱惑你,你自然会迷失。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贪瞋痴,贪婪之心是存在的,当我们拿石头在丢罪人的时候,丢石头的人本身的贪瞋痴还是没有除。真正明理的人是明辨是非,也能够去宽恕别人,但宽恕别人不等于放纵别人。你能够这样,才能够心平,不然你会气得要死。你能够心平,你看事情就很容易释怀,而且是平等的,对任何人都一样。当你为人处世做好了,你谈修行才能够得力。什么叫成佛?人格圆满才是佛,这是建立在做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