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49集
症,不也是心出了问题?你不要讲得很高深,修心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心,就是看到自己的心充满贪瞋痴慢疑,就会觉得自己的心真的是乱七八糟。有时候又会看到自己有恻隐之心,又会看到自己有好的一面,看久之后就察觉到善恶杂染,时好时坏。先让自己彻彻底底地看一遍,接着再去想:「我应该怎么突破?」一直到完全突破,就叫做开悟。我这样讲不会让你听不懂,只怕你不去做。你本来心很乱,很苦,渐渐了解到自己的心,了解到「心在哪里?心是什么?有心吗?」本来你被一颗心折磨,有一颗心在苦,等到有一天你越来越知道「无心可苦」,这个时候你的层次会更高。〔心〕从哪里来?〔心〕原是妄,只是缘起,就是这个样子。如果要证明你是否真的有心也很简单,如果你有心,你那颗是什么心?「我那颗是生气的心。」那我问你:「你能够气多久?」你现在生气,等一下气消了,奇怪,它消到哪里去?现在哭,等一下又笑,你的心一直变,一直变,你就误认为你有一颗心,这颗心在折磨你,把你折磨得苦不堪言。因为你不断地接触境界,所以它不断地缘起、缘起,然后你错认有一颗心。比如你现在看卡通影片顽皮豹,其实顽皮豹本身并不会动,是图片一张一张一张,透过快速的播放,你觉得顽皮豹在动。你的心的状态也是这样,你接触一连串的境界,所以你的心就不断地缘起、缘起、缘起,你就产生有一颗心在折磨你。讲这个部分就比较深了,就是你进入修行的时候,你要明白理论,而且真正去观察到,你真正能够打开了,才能够印证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现在是「有一物」,那一物是一颗心,一颗被伤害的心,你这样修很苦,你不明白生命的实相,不明白本来面目。不是把你所有的烦恼全部铲除,你不要这样学,你的烦恼就像树上的落叶,每天都会落叶飘零,你永远都扫不完。那怎么办?「每天有落叶每天扫,但是从今以后落叶再也不会影响我了9这样就是开悟。而不是说:「怎么扫不掉?干脆请挖土机把它挖起来。」那你的生命也结束了。为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假设没有烦恼,你能够悟到〔菩提〕吗?明白它,它就转了;不明白它,它就障碍我,它就是我的痛苦、我的烦恼。不明白它,我的心都是妄;明白它,那一颗妄心就叫清净心。所以〔何劳向外求玄〕,不要到处去求啦,不要到处去给人家摸头啦!摸头还要跪,还要包红包,修行不是这样修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诚意,按照这样的诚意对待众生,你就开悟了。不要将这样的诚意对待某个人,将它对待所有的众生,你就是佛。你不要到处乱跑,如果你觉得哪个道场很适合,哪个师父很契合,你就安住吧,不要跑来跑去,很累,这叫劳心劳力。【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你按照前面六祖大师所交待的〔修行〕,〔西方〕就在当下,西方就在你心里,当下内心就清净。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从因果的角度谈,是先〔修行〕后〔见取自性〕;从理上来讲,就是悟后起修,见性之后才是真正的〔修行〕。今天遇到佛法不容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你不要错过,这一生错过了,下一辈子就不知道怎么样,所以你要把握,不要觉得你有很多的机会。你要知道一般人都容易掉入一个陷阱,老年人对无常的感觉比较强,年轻人比较弱,这完全是你们的错觉,棺材是躺死人,不一定是躺老人。你要感觉到无常的逼迫,你才能够把握时间、把握机缘修行。【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一定很多人受益。既然你觉得受益了,你就应该相信,这叫〔信〕,相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4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