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0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50集定慧一体第三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我此法门,〕狭义指禅门,广义指佛门。[以定慧为本。]〔定〕跟〔慧〕本来是一体的,但渐修的人常常会把它们分开。〔定慧〕一体就包括戒,戒定慧,这就是修行;但是这一品六祖偏向于〔定慧〕这两个字。〔定〕是体,〔慧〕是用,体用不可以分开。【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你真的懂,然后会用吗?比如你现在知道定体慧用,问题是你会解释文字,但你不会用,翻译也没有用。你遇到任何事情,任何境界,你一定要保持冷静,这就是〔定〕,就是不被影响。然后你果然就定在那边不动了吗?不是。不是叫你打坐坐在那里,或关在家里念佛啦持咒啦,不是这样修。遇到事情要处理,处理就是〔慧〕,你听起来很简单,你自己遇到境界时就乱掉。你说:「师父,这个你不讲我也知道。」你是会这样讲,但是你没有那个境界。你们身为家长的人,孩子只要出了问题,你们的心情就乱了,尤其是现在青少年的问题那么多,真是太折磨你们这些父母亲了,年纪轻轻就当父母亲的一大堆。家里老的需要你照顾,小的不听你的话,枕边人又对你不理不睬,旁边又没有良师益友。现在你怎么办?只要你不乱,你是有影响力的。任何事情我们都静下来,答案就会出现,接着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为什么你听起来很简单,遇到境界就会倒?因为你并没有养兵千日,你都在养玻你平常要修行,不然你平常都在做什么?你说:「师父,平常怎么修行?」就是要修你的心。那不妨碍你上班,你不需要辞职再修。奇怪,你修行和辞职有什么关系?你要加班没有时间修?你不会边加班边修吗?你加班时没有心吗?概念不正确,你修几辈子也修不来。平常就是要这样不断地练习,境界来,你的承受力就越好。就像你练举重,你平常举五十公斤,遇到五十公斤的,没有问题;慢慢增加负重到六十、七十公斤,纵使遇到八十公斤的也不会很慌乱,因为只多了十公斤,那就是事情冲击力的大跟校你不这样练习,当然遇到境界就倒了。例如奥运比赛,你们这个球队都不练习,当然打输,这叫因果报应,有什么好奇怪的?!你遇到境界就倒很正常,因为你没有修,你修就不会倒。重点不是在困难,而是在懈怠,你不愿意做,然后你一直说困难,这样谈没有意义。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这就是一般人,在论说哪个先哪个后,就是有分别,就是二相。前面已经讲过了,佛法是不二之法,如果你有分别,就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也就是说你不懂得佛法。【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口说善语,]你听一个人讲话就知道他有没有智慧。讲话展现出来就是用,智慧就是用,所以你要展现出来。你一直怪自己不会讲话,这就代表你没有智慧。但也不是很会讲话就很有智慧,很多人很会讲话、很会辩,白的讲成黑的,那你又把会讲话的定义弄错了;能够利益别人的人才是会讲话的人,我们要用讲话来利益别人。诸佛菩萨多么会讲话,所以才能够度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多么会讲,世间所有的好话都让他一个人说荆[心中不善,]心定不定你自己知道,心中不善就是没有定,没有定的人就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