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0集
想,妄想的人心中怎么会善?![空有定慧,]你们不要在那边讲空话,只有嘴巴会讲什么是定什么是慧,这没有意义。[定慧不等;]心口不如一。[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这叫心口如一。修行的人自己的身口意都能够展现一致,那叫定慧等持,这叫真功夫。六祖大师所讲的就是生活,从你平常的展现就知道你到底有没有修行,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讲的禅。禅不离开生活,可以说是「生活禅」。【自悟修行,不在于诤;】真的修行人不会跟人家争。我们《禅心学苑》有网站,你们现在所看到的网站跟过去不一样,我们的网站过去有「疑问解答」,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问,我回答,已经回答好几百位了,可是现在这一栏已经删掉了。为什么?我的用意是,如果你要问法义,或问你自己的问题,我都会解答,但偏偏就有一些人,故意来跟你辩论。你看网路论坛,那么多人在那里辩来辩去有意义吗?会跟你辩的人,不管你怎么回答他,他就是要跟你辩,这样就会争论不休。我常常这么回答:「我尊重你的意见,阿弥陀佛。」还有人说:「师父,你不可以逃避问题。」我不跟你辩都不行,你要我怎么办?我只好把那一栏删掉,「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这样比较单纯。偏偏有一些人写书跟人家辩,那就不用讲了;你是不是修行人,人家一看就知道了,你要跟人家辩什么?!纵使是你对,别人不对,你就好好修嘛,你何必说别人不对?!如果他不对,他是一分不对,还是十分不对?他是言行不对还是知见不对?他是做法不对还是道德不对?千万不可以断章取义。就像我现在在上课,你也可以随便断章取义,这样就不对。有的人虽然观念跟你不一样,但是人家德行比你高啊!有的人虽然观念跟你不一样,但是人家做多少事,你做多少事?可是你还一直批评别人,你不惭愧吗?但是懂惭愧的人,就不会这样出来跟别人辩。除非你跟人家探讨,人家又能够接受,不然就止息。我常常对不可以讲的人只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一次我们学生介绍一个朋友来,那朋友就问他:「你们师父都怎么教你们?」他说:「就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怪啊!就这样而已啊?你们师父没有教你们心法吗?」他就来跟我说。我说:「是啊,就这样而已。」我要跟你们讲什么?没有办法跟你谈。如果你能够听懂,我们才可以谈,不然就这个样子就好。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这个样子,这里就是极乐世界了,不管你开不开悟,如果能这样,就已经很好了。你不要讲:「就这样而已吗?」你根本做不到嘛,做不到你还想听什么,所以自误误人。【若诤先后,】争法义。如果你不明白道理,或你误会了佛法,你看佛经文字,只知道文字的表面,不明白它真正的内涵。表面的意义大家肯定会解释,他写先你就说〔先〕,他写后你就说〔后〕,你看不出它真正的内涵。就像我们后面要谈公案,第一则就谈到无尽藏比丘尼。六祖跟她开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如果你认同这句话,你也说:「如果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那看文字干什么?」你这样讲就一定不对,我害怕你误会,我帮六祖补一句话:「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亦不离文字。」有的东西人家讲得很直接,但是并不代表就只是这样子,后面就没了;就是怕你误会,所以才绕回来提醒你。很多的经典,尤其是禅宗的东西,讲得很直接,不跟你啰嗦,就是因为这样。有时候你自己的思维不是很圆满,所以你就不知不觉落一边,这又是另外一个陷阱。【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你在跟别人争论先后,你本身就是〔迷人〕。为什么?因为你自己的胜负之心,跟人家比较高低的心没有断,这也是贡高我慢的心。〔我法,〕就是我执跟法执,主观的〔我〕,客观的〔法〕都要破。[不离四相。]因为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才会跟人家争。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