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51集
参话头就是把所有的念头逼到极处,你现在是参话尾,因为念头已经产生了,就是坐在那边观察自己在胡思乱想,一直想一直观,想到最后累了,突然不想了,你以为是一种境界,其实只是累了。你的身体静静坐在蒲团上,能够坐多久尽量坐,这就叫〔不动不起〕,〔看心观静〕。你到处看人家打坐就是这个样子,这样坐到底有没有用?或读了《六祖坛经》之后,从此就不要打坐了,这也是有问题的。该睡觉的时候你要睡觉,该吃饭的时候你要吃饭,想打坐的时候你打坐又何妨?不要坐在那边不工作!人家叫你干活你也要乖乖地起来。不要说「修行最大9人家叫你,你都不起来。你不要把修行的概念当成圣,把其他的事当成凡,你的心中不要起个圣跟凡的概念,接着你就会认为圣比较重要,凡不那么重要,这叫「重圣轻凡」。你可以告诉我什么是圣吗?你每次去道场叫做圣吗?你每天在家扫地叫凡吗?当然一般社会大众认为圣比凡更重要,你思考一下,我希望你能提升,如果你想听真理,真理就是「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庄子讲的「道在哪里?宗庙有道,屎尿也有道。」这个概念就是跟你讲平等,哪里没有道?修行也是这样,你不要认为打坐最大,然后你什么事情都不做,这不叫修行,这叫佛呆子、叫懒惰。你这样修,社会大众不会认同你,尤其是你家里的人。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我要修行,家里就产生障碍,是不是我业障现前?」你傻啊,你做得人家不认同嘛。我们应该怎么做?家里的事该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做完后,你自己的时间,你要读经典,要打坐,念佛,诵经没有关系。「他看他的电视,我用我的功;他到外面去玩,我在里面静静地打坐。」这叫「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每个人尽他的本份之后,各自做他的事。就像在家里面晚餐很重要,全家人回家一起吃晚餐,很多事情都是在谈笑风生之间解决的。晚餐的时候,大家就在一起,一同吃饭、做家事,做完后,孩子要读书的就读书,先生要看报纸就看报纸,你要看经典的就看经典,这样没有人反对你。这代表你的心中没有说哪个事情比较重要,因为每件事情都重要。如果有哪件事情比较重要,那什么叫当下?!难道扫地不重要吗?很重要,只要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完都很伟大。假设你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个样子,你对修行一定不会产生偏见,你才知道该怎么修。【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执迷不悟的人以为就是这样修。一大堆人就是这样修,观念正确的人很少。我们心中不要有任何偏见。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那现在的父母就好教吗?「现在的孩子都不懂。」那现在的老师就懂吗?所以教的人教错,学的人当然就学错。问题是,你不要读完了,就开始去诽谤人家、去管人家,以六祖大师的程度,他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是不究竟的,但并不是这样教没有用,这对根基差的人有用,有些人要慢慢地调。不是每个人一讲就能够听懂,领悟,既然「法无定法」,有的人习惯这个样子,我们要尊重他、鼓励他。我知道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人家好,天下哪个父母不想为子女好?!夫妻之间哪个不是为对方好?!那为什么夫妻会吵架?子女会叛逆呢?因为你一定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你一直在否认他的观点。你为什么要这样呢?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但为了维护他的自尊心,就一直顶撞。我常说:「家不是谈理的地方,是谈爱的地方。」你对很多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你说:「我应该怎么办?他明明观念错误,我想改变他,我还不是为他好9这个就是错,因为人讨厌你不认同他,讨厌你反驳他。我们规劝别人,应该先认同他,再提升他。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很喜欢钱,几乎每个人都为钱在打拼,自从学完佛之后,你就开始自命清高,说:「钱是万恶的根源。」你讲的是什么话?不要这样讲。你常常动不动就规劝人家:「不要一天到晚就谈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5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