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6集
,】修行离不开心,假设离开心,叫心外求法,是外道。【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今天我们学了佛法,你是不是能够〔依法修行〕呢?【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接下来要谈两个问题:一是六祖大师的衣钵,二是法要传给谁。【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回顾第一章,六祖大师本来在山中修行,因韦刺史请他到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开示,六祖大师讲经说法三十几年当中这些法宝已稍作整理,成为一部经。我们为了恭敬大师,称之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法宝〕,你知不知道它的可贵之处?这个法这么好,就是宝,就像开经偈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读任何一本经,都有甚深的因缘。你们虽然在学佛,但有的经典可能这一辈子没有机会学到,比如说《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楞严经》、《金刚经》等等的这些经,这些经都很好,就看你的因缘和程度,但你也不要贪多。有因缘,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最好一门深入,这样才不会耽误自己。人生真的是很无常,短短几十年,有时候不用功,错过此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就好像你们有问题要把握机会问。学了佛法最主要就是要破你的执着,让你能够彻底放下,让你明心见性,心开悟解,解脱自在。【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六祖惠能大师讲东西敢承担,他讲的是正法,按照此法修行,他用自己修行的成就跟你担保,这叫正法。大家都在学佛法,大家接触不同的道尝法师或是上师,但是你学的是不是正法,没有人知道。有时候你听出家人讲,听在家人讲,有时候你听显教讲,听密教的讲,正不正知道吗?不要以为你听到的都是正法,你应该多用功,多看看佛经,才知道讲得正不正确,否则你根本没有一个依据谁是正。六祖说的正法就是他说的没有一法不符合佛意,你可以通过你的努力用功去印证。【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表明很清楚,我们现在讲法所传的是「以心印心」的心法,领悟的你就拿去用,不能够领悟的讲太多你反而不得力。有的人不蒙其利,先受其害,就是因为有时候你不堪承受。所以佛很慈悲,用你的程度讲你受用的法。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你们身边有很多朋友,同参道友,你不需要将你所学的全盘灌输给他。你要先知道他的程度、层次或他的好恶。喜欢儒家思想的,你可以用儒家思想来帮助他。只要你的知见正确,任何一本经让你讲都是圆满的,圆人法法皆圆。如果你是个明心见性的人,法法都能够直指人心,这叫做你已经深入法义,你能够用他最能够明白的概念来为他说法,内不内行就看你怎么说。所以我常讲:「来,不要讲一句佛法,讲给我听听看。」但是大家都掉入陷阱,因为任何一句话都是佛法。但有些人听我这样讲反而吓一跳,他不敢讲,你现在开口是佛法,闭口是佛法,只是你讲得中不中肯而已。【盖为汝等信根淳熟,】现在法海问要传法给谁,六祖大师并不说一个人,他说〔汝等〕,指的是你们。【决定无疑,堪任大事。】我们常说你是佛弟子,就要负担起如来家业。你们要承担起来,就好像我们是家庭里的长子,要担起家业。当父亲不在了,长子为父,你就要承担。你觉得如来的法很好,大家应该共襄盛举。【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六祖今天除了不传衣钵,除了五祖弘忍的交待,还有达摩祖师以前就讲一首偈。若不是六祖大师点破,有时候我们看不懂它到底在讲什么。【偈曰:吾本来兹土,】指达摩祖师本人,他从印度来到中国。【传法救迷情。】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传顿教法门,也就是佛的心印,或是传我们所讲的禅法。祖师达摩来到中国时,佛法已经传到中国了,可惜那时候开悟见性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很多人都把它当成学问在探讨,或只停留在修身养性,这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