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十七讲
其前进,也不能破坏其信心。向下讲到:丙字下第六段、不恶口的利益。恶口的口,也是发言的工具。恶谓粗恶,从嘴巴里发出来的粗言恶语,以发泄自己胸中的愤闷,或者不甚文雅的猥(音委ㄨㄟˇ)亵(音屑ㄒㄧㄝˋ)谑(音虐ㄋㄩㄝˋ)言,都叫做恶口。涵养是人们的美德,古人说:勃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弗怒。这就是涵养的表示。没有涵养的人,如果遇到悖逆的境界,则嗔火一起,冲口烧心,骂詈毁辱,无所不至。都如你是畜生,你是贱人,做对方听了,如刀割肤,如箭穿心。依佛教的因果律说:犯恶口的人,死了必定要堕落三途,备受众苦。如佛经上说:恶口众生,死堕地狱,地狱里的狱卒,割罪人的舌头,叫众人自己啖食。地狱罪毕,转生饿鬼,常有蛆虫,或脓血,从他口中流出。如果转生畜生,而为禽兽的话,唯有食啖粪秽,居处肮脏,叫出来的声音,粗恶不堪,畜生罪毕,生而为人,则面貌丑陋,牙唇(音纯ㄔㄨㄣˊ)□疏(音书ㄕㄨˋ)缺,口有臭味,为每一个人之所讨厌。恶口有如此的罪过。不恶口,当然就有很多的功德了。所以经上说: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音要一ㄠˋ)。是为八。佛陀再次于不两舌之后,又告诉娑竭罗龙王说:人们如果离开恶口,就可以成就八种清净的事业。成就者、可能办到的意思。那末!是那八种呢?一、言不乖度。度者分寸,乖者违背。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谈,要认清双方的关系,都如父、母、子、女之间,夫、妻、兄、弟、姊、妹之间,关系既然不同,身份亦复两样,双方的说话,皆有各各的分寸。不乖度,就是不违背自己应有的尺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契者契合。理者真理。儒家说:一世利人以言。又说:夫(音肤ㄈㄨ)人不言,言必有中(音仲ㄓㄨㄥˋ)。一个人言不妄发,说出来,就要有利益于人。有利益于人的言语,必定是合乎真理的。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一般的说话叫做言,说话有了章段,声韵叫做词。都如办外交的人,善于说话,也叫做词令巧妙。承领者,接受的意思。信用的两个字,大家知道的。也就是说话可信仰,起作用。不恶口的人,发出来的言词,非常美妙,美妙也就是使人听得悦耳、欢喜。因为有能使人悦耳,欢喜的力量,所以也能使人易于接受。因为有人接受,因而就能发生很大的效力,拿一般的社会活动来说:就是号召力。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讥者讥诮;爱乐(音要ㄧㄠˋ)者敬爱好乐。不恶口的人,由于说话很有分寸,词令又很美妙,所以他说出来的话,没有一句,会引起他人的讥诮的。同时还能使听者发生敬爱与好乐(音要)。经上说: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如来的音声,清净无染,所以叫梵音,就是清净的意思。一个不恶口的人,不但在有漏的因位中,能获得八种净业。假如将这功德回向而为佛果上的庄严,那末!这一位不恶口的人,将来成佛时,也和诸佛如来一样,获得三十二相中的梵音声相。今天讲到这里为止。